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四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ì):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á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容亦善骑射
②然弗之好也
③奉旨使江西
④惟载书籍数车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闻容知吏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4)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藻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拄杖偻步 |
偻:弯腰 |
B.斩伐其居 |
伐:攻打 |
C.绛衣素带 |
素:白色 |
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
顾:回头 |
(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 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
②公以接壤关切
③顾而嘱曰
④文去勿武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甲】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 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 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因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 ③墙剪阖 ④,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 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赤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已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堂皇:厂大的堂厦。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④阖:草帘子。⑤夭阏(è):阻塞。
【乙】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余 购 以 月 俸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 西行
②为南唐避暑 所
③以一官 易此园
④太守之乐其 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峰回路转 |
回:挺拔 |
②太守自谓也 |
谓:对……说 |
B.①云归而岩穴暝 |
暝:昏暗 |
②野芳发而幽香 |
芳:花 |
C.①泉香而酒洌 |
洌:清 |
②杂然而前陈者 |
陈:摆开 |
D.①而乐亦无穷也 |
亦:也 |
②已而夕阳在山 |
已而:不久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㛃④竿取之。麂行草葬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实,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惑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㛃jié:同“洁”。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
②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柳下惠不羞污君①,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②而不怨,厄穷而不悯③。
﹣﹣《孟子》
[注释]①污君:坏的君王。②佚:散失。③悯:愤懑。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戒之曰(谨慎)
B.与民由之(遵从)
C.不羞污君(以……为羞)
D.进不隐贤(在朝廷做官)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此之谓大丈夫。
②柳下惠不羞污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4)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任末 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 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③,削荆 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 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 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1)解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腰白玉之环
②媵人持 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 被绮绣
④常以净衣 易之
(2)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盖余 之勤且艰若此 |
谓 之行尸走肉 |
B.计日 以还 |
以记其事 |
C. 或遇其叱咄 |
或依林之下 |
D. 则又请焉 |
则何以成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皆以美于徐公。
(5)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的"序"重在赠言,乙文的"记"旨在劝谏。
B.甲文详细记叙、生动描写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专心治学;乙文简要概述,细致描写了任末求学不易、条件之艰,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C.甲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叙描相融,注重细节,言辞恳切,极富感染力。
D.甲文语言朴实,字字辛酸,但并未嗟叹,认为学之成就不在于环境优越,而在于主观努力;乙文语句凝练,情真意切,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响求学与成功。
(6)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你谈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
文言文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 ①田者。父怒,挞 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③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
耳:而已,罢了 |
B.安阳韩性而 异之 |
异:不同 |
C.父怒,挞之,已而 复如初 |
复:又 |
D.冕小儿,恬 若不见 |
若:好像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 更刮目相待 |
是日 更定矣 |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旦 |
每至晴初霜 旦 |
C.冕因去,依僧寺 以居 |
策之不 以其道 |
D.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
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 ①,加涂其上 ②,必将挠 ③.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④。"高阳应曰:"缘 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 苦而不平
②室之始成也 善
(2)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4)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④孰与昧行乎:点亮蜡烛的光亮,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1)填空。
①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 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②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 ,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炳烛之喻。
(2)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 于畎亩之中 |
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
B.百里奚举于 市 |
愿为 市鞍马 |
C.必先苦 其心志 |
其喜洋洋者矣 |
D.征于 色 |
天山共 色 |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 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 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 ③ 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 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 ⑤瓜李,遂夤缘 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 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 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园已 易主
②晚乃 步出城东
③以后会未可 期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客尚欲饮, 而予忽兴尽 |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
B.此木不 为人所喜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C.往憩 于尚氏之第 |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 于齐 |
D.时何氏 方作堂竹间 |
方其远出海门 |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①,欧阳公 ②作州之二年,构 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 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 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 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伛偻提携 |
伛偻: |
|
②泉香而酒 洌 |
洌: |
|
③ 杂然而前陈者 |
杂然: |
|
④则必 即丰乐以饮 |
即: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 而渔 |
则必即醒心 而望 |
B.行者休 于树 |
所欲有甚 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C.以见夫群山 之相环 |
无丝竹 之乱耳(《陋室铭》) |
D.醒能述 以文者 |
君子深造之 以道(《孔孟论学习》) |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