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实词
初中语文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 · 有所不降也

(灾祸)

B.非独贤者有 · 心也

(这样)

C.万钟于我何 ·

(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 · 我而为之

(得到)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 · 有不用也

· 往,暮而归

B.得 · 则生

或以钱币乞 ·

C.乡 · 身死而不受

· 《梁甫吟》

D.所恶有甚 · 死者

求石兽 · 水中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散文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一一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来源: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其心志

苦:

②困于心 · 于虑而后作。

衡:

③至于 ·

鄙:

· 得反国

卒: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 · 叹日

·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 ·

· 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 · 能悟

温故 · 知新

D.孙叔敖举 ·

所恶有甚 · 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来源:2018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日:"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读矣,乃不敢言。"召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決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节选自《语文读本・召公谏厉王止谤》八年级下)

(二)

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故《表记》云:"事君,远而谏,则诌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论语》曰:"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尸利,比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 命矣

堪:忍受

B.吾能 谤矣,乃不敢言

弭:消除

C.行善而

备:准备

D. 君,远而谏,则诌也

事:侍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是故 川者决之使导

不足 外人道也

B.若壅 口,其与能几何

呜呼! 真无马邪

C.以正人君 失尔

朝廷 臣莫不畏王

D.近 不谏,则尸利也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 白章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②未信而速,人以为谤己也。

(4)"谏"在古代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君臣对待"谏"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请根据两则文言文材料,简要回答。

来源:2018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 之人设以醴尊 .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织草为履 ,勾连相属 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 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 之甘也,遂大爵 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 而就絷 ,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 而卒 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①麓:山脚下。②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③履:鞋。④属:zhǔ,连接。⑤差:chā,稍微,比较。⑥唇吻:指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蹈藉:践踏。⑨就挚:被拘囚。絷zhí,拴,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兽之好 者也   

②骂而   

③不 其唇吻之甘也   

其为诱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②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3)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来源: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3)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事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面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避。

(4)将下列句子翻译咸现代汉话。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来源: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 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1)下列对文中下划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 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日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放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音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书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岩燕后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愿终守之,弗敢 ·

易:交换

B.怀怒未发, · 祲降于天

休:吉祥

C.入而徐趋,至而自 ·

谢:感谢

D.位尊而无功, · 厚而无劳

奉:俸禄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A.甲文记叙了唐雎在紧要关头出使泰国,质利完成使命的事情,表现了唐瞧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甲文中安陵君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

C.乙文中触龙讲究劝说艺术,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D.甲乙两文都运用大量对话,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对比鲜明。主人公睿智聪慧、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画线的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既,以头抢地耳。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来源: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良 · 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

  

B.有一老父, ·

衣:

  

C.良 · 怪之

因: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②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3)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来源: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无敢 · 者:喧哗

B. · · 儿醒,大啼:不久,紧接着

C.妇抚儿 · ,儿含乳啼:乳房

D. ·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即使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少顷""未几""俄而"这三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极短。

B.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

C.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在结构上叫做首尾呼应。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用观众的反应来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来源: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

(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之数 (年)

B.因复 射之(重新)

C.广之 兵(将军)

D.上山 (布阵)

(2)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如此 百骑走

五十里之地存者

B.发即应弦

泉香 酒洌

C.汉 飞将军

以应陈涉

D.以坚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来源: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

水:热水

B. 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

说:通"悦",高兴

D.人不 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

辍耕 垄上

B.学而不思

有去国怀乡

C. 不善者而改之

真不知马也

D. 我如浮云

皆朝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故患有所不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若手足之贵也   

子冠履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 心也

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 生者

万事莫贵

C. 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濆薄②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③"者,果尔, 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暮归,各得一诗。余诗先成,石篑次之,静虚、公望、子公又次之。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

【注】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世。泄,瀑布。②濆(pēn)薄;濆薄,冲激,激荡。③雁荡:山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泠作响

②高百余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猛浪若   

②蝉则千 不穷   

③横 上蔽   

④但 无青莲之诗   

⑤为   

⑥石色如水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4)两篇文章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何异同?

来源: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 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善为不 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 (将:将领)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①聚族而谋曰

②长跪 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 死(《鱼我所欲也》)

C.以: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此独 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①我世世为洴澼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 用者(《陈涉世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甲文中庄子讲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4)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5)翻译句子。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译文:   

来源: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2)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②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

空:空中

B.野芳 而幽香

发:开放

C.而乐亦无

穷:穷尽

D.于时冰皮始

解:融化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喜洋洋者矣

真无马耶

B.朝

面山

C.若脱笼

何陋

D.山峦 晴雪所洗

不足 外人道也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来源: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