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吾悉能志之
②不应而还走
③李生故寻王生
④王生惊觉,谢曰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完成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周亚夫军细柳 |
三军可夺帅也 |
B.上自劳军 |
劳其筋骨 |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侧 |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
D.军中不得驱驰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备胡(用来)
B.已而之细柳军(往、到)
C.天子且至(将要)
D.天子为动(为了)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 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 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 ③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属:同"嘱",嘱托 |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微:如果没有 |
C.穷耳目之胜以自 适 |
适:到、往 |
D. 窃会计之余功 |
窃:偷得,这里指"利用"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重修岳阳楼 |
乃不知有汉 |
B.览物 之情 |
无丝竹 之乱耳 |
C.不 以谪为患 |
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
D. 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 |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 |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
B. |
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 |
C. |
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
D. |
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是一致的。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三十年进士。胪唱①过御前。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帝大悦,赐酒馔,留竟日出。
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圣听,许臣必行。来几辍改,事同反汗②.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
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璧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而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亦同死。
(选自《明史•列传三十》,有删改)
【注】①胪唱:皇帝召见新科进士时,依次唱名传呼,称“胪唱”;②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酒馔,留竟日出 |
竟:全,整 |
B.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 |
隶:属于 |
C.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 |
执:拘捕 |
D.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 |
命:性命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见其容止凝重 |
窥镜,谓其妻曰 |
B.何以信天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帝为动容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D.朝服跃马入河而死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
②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
(4)陈性善为什么能被君王器重?请根据材料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手?”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①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②,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③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部。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之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特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④,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屈致:(让他)屈意前来。②病笃:病重。③开府:设立臣相府。④仪轨:礼仪法规。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
B.亮每患粮不继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
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
B.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
C.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
D.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②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钟山记
宋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B.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布:投映 |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蛇:像蛇一样 |
C.而此独以钟名 |
名:名字 |
D.自以为得其实 |
实:真相 |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作者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湖南永州,为排解内心苦闷,探山访水而写的一篇精短游记。
B.乙文以游踪为顺序,先交代作者夜游石钟山的原因,再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再现了作者月夜独游石钟山时的见闻和独特感受。
C.甲文在景物描写中巧妙传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听见水声的高兴﹣﹣发现小潭的欣喜﹣﹣欣赏美景的愉悦﹣﹣难耐凄清的悲伤。
D.虽然都是游记,但两文在写法上却各有千秋。甲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融情于景;乙文重在明理,以记叙、描写和议论为主。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②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③败:毁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值胡贼攻郡 |
值 |
②友人语巨伯曰 |
语 |
③不忍委之 |
委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即使)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
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 |
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
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
其真无马也(表反问) |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润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人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黄发垂髫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尝采药至衡山
④深入忘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 |
乃相谓曰 |
B.忘路之远近 |
水陆草木之花 |
C.一人便以笠自障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D.其真无马邪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5)【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
(6)【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养济群族之人 |
济:救济 |
B.葬者如再嫁之数 |
数:计算 |
C.尝有志于是矣 |
志:志向 |
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
活:使……存活 |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3)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治:管理 |
B.见往事耳 |
见:了解 |
C.及鲁肃过寻阳 |
过:经过 |
D.即更刮目相待 |
待:看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
以刀劈狼首 |
B.蒙乃始就学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下车引之 |
D.结友而别 |
人不知而不愠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请广于君 |
推而广之 |
广开言路 |
大庭广众 |
B.以大易小 |
轻而易举 |
平易近人 |
易如反掌 |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欲擒故纵 |
畅所欲言 |
欲盖弥彰 |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闻风丧胆 |
闻鸡起舞 |
闻名遐迩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终守之/已而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
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
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 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 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以书与图来 属予记之 |
属:通"嘱",嘱托 |
B. 临于官道者为门 |
临:靠近 |
C.夫世 称子美者 |
称:称赞 |
D.轩然与之 并 |
并:合并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译文:
②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译文:
(3)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 |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
B.志怪者也 |
志:志向 |
C.才美不外见 |
见:同“现”,表现 |
D.策之不以其道 |
策:用马鞭驱赶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B.去以六月息者也 |
不以物喜 |
C.而伯乐不常有 |
温故而知新 |
D.其真无马邪 |
帝感其诚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狄 之 怀:归服。
B.假贷 贿 居:储积
C.以 于楚 亡:死亡。
D.有 鱼于郑相者 馈:赠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兔于灾难。
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