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复/行/数十步。 |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
B.惟长/堤一痕 |
C.是/非木柿 |
D.夫/大国难测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 |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5)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田单乃惧(惧:害怕)
D.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甲】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A“这就是我的大名”! 他说,声音1 的洪亮。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B“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2 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真是太幽默了,全班同学兴趣高涨。一个个洗耳恭听这矮胖幽默的绰号叫“王几何”的老师到底还要说些什么有趣的话。
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刷轻敲课桌,以镇住教室里的嘈杂声。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屏 息静听 chuò 号 cáo 杂
“洗耳恭听”的意思是
划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改过来。把 句的 改为
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把 “特别”“出奇”分别填到1、②横线处。
朗读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句子标明停顿。(要求只标明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矮 胖 老 师 继 续 用 黑 板 刷 轻 敲 课 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安禄山将三道兵①六万以讨契丹,以奚②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③,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④.大将何思德 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 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②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 ③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④弓弩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将:率领)
B.思德貌类禄山(类:像)
C.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会:正赶上,适逢)
D.吾兵虽多(虽:即使)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B.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C.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D.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3)以下关于本文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奚骑二千为向导一用奚族二千骑兵作为向导。
B.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一不如让兵马休息,悄悄地来到敌军面前。
C.思德请前驱效死一何思德请求(安禄山)作为先锋以死效力。
D.夹击唐兵,杀伤殆尽一(奚族与契丹)前后夹击唐军,(唐军)全被杀伤。
(4)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
B.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
C.奚族骑兵临阵倒戈。
D.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
(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6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朗读这句时,如果强调“不是别的城市”这意思,就要重读“ ”这个词;如果强调“临海的方位与别的城市不同”这意思,就要重读“ ”这个词。
古诗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①,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②则不能励精,险躁 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后值倾覆: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静以修身:
④悲守穷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5)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荆之地/方千里
D.先生之/年长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游大林寺序(有删改)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叹曰:"此乃匡庐(庐山)第一景也,然由驿路至此,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迄今二十年,寂寞无继来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解释下列句了中的加点词语。
①其岸势 犬牙差互
②不可久 居
③以其境过 清
④ 既而周览屋壁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如鸣佩环 |
如至人间仙境 |
B.心乐 之 |
名利 之诱人也如此 |
C. 乃记之而去 |
此 乃匡庐第一景也 |
D.潭中鱼 可百许头 |
不 可知其源 |
(3)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只划一处)。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4)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②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译文:
(5)【甲】【乙】两文作者同为游览山水,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白居易感叹"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他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
【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 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 ③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旅和黄钱,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 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魏大将军曹真 举众拒之(举:全)
D.戮谡以 谢众(谢: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
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
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5)探究回答。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 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 ④如虹,忽卷掣折 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 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 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敬: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悄怆幽邃 |
邃: |
②而犹不忍去 |
去: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霪雨霏霏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策之/不以其道 D.山行/六七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专指男人的配偶)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他的)
D.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和第四段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
B.本文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
C.文章在语言上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
D.本文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5)本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
【乙】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请无/攻宋矣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公输盘诎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④卒廷见相如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
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②间至赵矣 |
D.①男有分,女有归 |
②毕礼而归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①虽杀臣,不能绝也。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 、 的品质。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子野①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②,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③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裴子野: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②率:标准。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B.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C.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D.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冬至后女婿谒之
②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②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4)邺下领军与南阳人人性中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5)我们从裴子野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1)解释加点词语
①欧阳晔治鄂州 ②狱久不决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独留一人于庭 |
负者歌于途 |
B.出其桎梏而饮食 |
出淤泥而不染 |
C.自临其狱 |
其如土石何 |
D.皆以右手持匕 |
不以物喜 |
(3)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 曰 杀 人 者 汝 也!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