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①肉 食 者 谋 之
②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小惠未遍 |
|
②小信未孚 |
|
③公将鼓之 |
|
④再而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上 ①令封德彝 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 名马 |
名之者谁 |
B.正患己不能知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C.而伯乐不常有 |
德彝惭而退 |
D.虽有千里之能 |
上诘之 |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
(6)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仲永之通悟/初极狭,才通人 | B.或以钱币乞之/或王命急宣 |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宾客意少舒 |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李唐来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文章第一段写方仲永幼时奇异的诗才,有什么作用?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D.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抱。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胸襟。
(4)下列诗句与本文的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尝 趋百里外 |
趋: |
②吾 材之庸不逮人也 |
材: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
(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鬢,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复行数/十步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寻/病终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渔人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
③便要还家
④便扶向路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2)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④会福唐刘彝赴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当余之从师也 |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
B.①久而乃和 |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
C.①乃归葺小室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 |
②夫大国,难测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下列各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加点词语
①必无所疑乃 已
②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
对下面四句话的语气轻重程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的表演显得做作,我决定不投他的票
②他的表演那么做作,我能投他的票?
③我不是不愿投他的票,只是觉得他的表演有些做作
④我不是不愿投他的票,只是觉得他的表演不太自然
A.①句语气最重,③句最委婉 | B.②句语气最重,③句最委婉 |
C.①句语气最重,④句最委婉 | D.②句语气最重,④句最委婉 |
文言文阅读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②,河南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 持节 ③ 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 ④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 ⑤切谏,不得久留內,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 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 ⑦°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节:符节,皇帝派遺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屡次。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 |
使: |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 |
乃: |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的品质,从原中" "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阅读《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蹴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而后作
④劳其筋骨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翻译句子。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甲乙两则文段都运用 的论证方法 的观点。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