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初中语文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说,游说。③养:供养之地。④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生(用脚踢)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C.孔子见齐景公(召见,接见)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万钟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行道之人弗受/辍耕之垄上              

D.乡为身死而不受/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B.【乙】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齐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不受禄”。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来源:2017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来源: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②锸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②徙知徐州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盖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来源:2017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姑待之

辍耕之垄上

B.至原十日而不下

温故而知新

C.遂与大夫期十日

与人期行

D.原人闻曰

不能称前时之闻

(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从短文内容看,晋文公攻原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来源:2017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了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提示:可从修辞运用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考虑。)

来源:2017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心乐之  

②佁然不动  

③益信声无哀乐也  

④恨僧少可语耳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  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绪。

来源: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答:  

来源: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出于之迂也  

②杂然相许  

③是山余亦未登  

④向吾远游冀、雍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②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来源:2017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流飘荡                               ②鸢飞天者

(2)下列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势竞上

至于者歌于途

B. 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 争高

视无碍

D. 风烟

湖中人鸟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来源: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 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沿溯阻绝  

②哀转久绝  

③河中漱广  

④窥深悸魄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来源:2017年湖南省郴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②以膏泽斯民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D.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  

(5)上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王安石政治家胆略的?

来源:2017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容美纪游(节选)

◆顾彩

①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A.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㷍,走B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C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纪”通“记”。②煜口:yù lún光耀灿烂。③牖:yǒu窗户。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⑤礛:jiān磨玉的砺石。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A)百无一空   (B)走 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5)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

      

(6)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

示例:鱼多    山高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

来源: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污染和完成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来源: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 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 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在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来源: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题。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来源:2017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