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④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 |
通“无”,没有 |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
奇:对……到惊奇 |
C.而雄三世不徙官 |
徙:迁移 |
D.而论不诡于圣人 |
论:观点 |
(2)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②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 空 |
空:空中 |
B.野芳 发而幽香 |
发:开放 |
C.而乐亦无 穷也 |
穷:穷尽 |
D.于时冰皮始 解 |
解:融化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喜洋洋者矣 |
其真无马耶 |
B.朝 而往 |
面山 而居 |
C.若脱笼 之鹄 |
何陋 之有 |
D.山峦 为晴雪所洗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两膝相 比者
②如有所 语
③两 股战战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启窗 而观 |
俄 而百千人大呼 |
B.佛印 绝类弥勒 |
群响毕 绝 |
C.中轩敞者 为舱 |
中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 |
D.高 可二泰许 |
珠 可历历数也 |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 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 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 许 |
许:赞同。 |
B. 始一反焉 |
始:开始。 |
C.固不可 彻 |
彻:通,贯通。 |
D.河曲智叟 亡以应 |
亡:通"无",没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 之南
B.惩山北 之塞
C.汝 之不惠
D.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敢想敢做。苦于太行、王屋山的阻塞,他召集家人商议,提出搬走两座大山。
B.愚公谋划周到。面对如何处置土石的问题,他成竹在胸,提出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
C.愚公信念坚定。面对智叟的阻止,他回答,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山终有被铲平的一天。
D.愚公感动天地。天帝也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他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大山。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小题。
【甲】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
教子有方
方其 ①在任时,生二子。谓其妻曰:"予年将半百,有子已足,况再索乎?予意送汝归故里,以教予子。是方成章 ②,尚不知习俗。假令长在署中,其安分者不过无能,其不安分者则竟败类矣。盖衙门之所尚者,骄惰奢侈,娼、酒、赌、博无所不为,此则知识未定之人之所大忌。天下之不为习俗所移,出类拔萃者,能有几人乎?予以何等起家?祖功宗德,尽于此矣?安敢望后亦有豪杰之士耶? 汝以二子归,先训之读,二三年可知其志。倘能读书则善,否则,农、工、商贾,各予一业,决不至饿殍 ③者,若曰'少君'而已矣。此不但饿殍,皆俳优 ④之流亚 ⑤也。"其母、妻皆性喜俭朴,亦恶坐享,欣然同归。
【注】①其:他,指沈太守;②成章: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具有一定规模;③殍(piǎo):饿死;④俳(pái)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⑤流亚:指同一类人物。
(1)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犹恐失天下 之士 |
安敢望后亦有豪杰 之士耶 |
B.夫贵 为天子 |
天下之不 为习俗所移 |
C.守 以检者 |
予 以何等起家 |
D.不谦 而失天下 |
黑质 而白章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又 相天子
②守以 畏者
③予 意送汝归故里
④亦 恶坐享
(3)将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译文:
②汝以二子归,先训之读,二三年可知其志。
译文:
(4)【甲】【乙】两文都是教育儿子的故事,在教育内容上各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 。
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
【注释】
①飙:暴风,这里是“迅速”的意思。 ②盬(ɡū):吸、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小惠未徧 ②小大之狱
③蜘蛛引丝疾上 ④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详略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的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的略写。这对刻画曹刿的形象和突出中心起到很大作用。
B.“蛇意稍倦”和“目似暝,意暇甚”两句中“意”的含义和用法都相同。
C.【甲】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
D.【乙】文中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蜘蛛斗蛇的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选文进行阐述。(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安禄山将三道兵①六万以讨契丹,以奚②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③,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④.大将何思德 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 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②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 ③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④弓弩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将:率领)
B.思德貌类禄山(类:像)
C.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会:正赶上,适逢)
D.吾兵虽多(虽:即使)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B.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C.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D.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3)以下关于本文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奚骑二千为向导一用奚族二千骑兵作为向导。
B.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一不如让兵马休息,悄悄地来到敌军面前。
C.思德请前驱效死一何思德请求(安禄山)作为先锋以死效力。
D.夹击唐兵,杀伤殆尽一(奚族与契丹)前后夹击唐军,(唐军)全被杀伤。
(4)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
B.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
C.奚族骑兵临阵倒戈。
D.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
(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6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歆辄难之 |
难: |
|
②本所以疑 |
所以: |
|
③王欲舍所携人 |
舍: |
|
③遂携拯如初 |
遂: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作者对华歆、王朗的评价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个评价?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B.小大之狱(案件)
C.一鼓作气(击鼓)
D.望其旗靡(萎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分人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B.战于长勺 |
皆以美于徐公 |
C.登轼而望之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吾视其辙乱安陵君 |
其许寡人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于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乙】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信: |
|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
顾: |
|
③孤不度德量力 |
度: |
|
④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
用: |
|
⑤其谁可而为之 |
为: |
|
⑥平公曰:“善。”遂用之 |
遂: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②善哉,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再选贤任能上的异同。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子过矣
②尔辈以此究物理
③比至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②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3)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属于)耕 |
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 |
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 |
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
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
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
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龂龂,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 诣:到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入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 忘也。”及长,遍览古藉,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
患: |
俟能讽诵乃已 |
俟: |
博闻强志 |
志: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2分)
②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分)
(3)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并结合文句加以分析。(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手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扁也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
至于负者歌于途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帝感其诚 |
C.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所以动心忍性 |
此殆天桥所以资将军 |
D.此悉贞良先节之臣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男女衣,悉如外人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除蔽”,以修明朝政;诸葛亮上表的目的是希望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公平、勤政爱民。
B. 邹忌从生活小事人手,设喻说理,讽谏艺术高超,效果良好;诸葛亮辞情恳切,情感深沉,感人肺腑。
C.甲文总结上文得出结论的句子是: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乙文①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以增强后主的使命感,可谓语重心长。
D.甲文运用了排比手法,行文富含理趣;乙文则回顾过去,追忆先帝,用情极深。甲文令人深思,乙文让人泪落。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