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王维的两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甲】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乙】         田园乐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甲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乙诗中“夏寒”应如何理解?
这两首诗意境相似,都流露出诗人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词赏析(共6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
这首词虽有伤感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的一些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中划线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试着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题(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赏析  (共2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一联,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第7题,2分)
品读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你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颔联除了对偶,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此诗中流露诗人哪种情思?(  )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似? (   )

A.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这首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春水》,其作品以宣扬“              ”著称。这首诗借助                       “小小的花”表达_                     情感。其作品主题还包括            ____        _____    ____的感情基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王昌龄                               (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词的上阕是对下阕的对比衬托,诗人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尽”字极具内容,试作分析。结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完成后面的题。(6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中表明春末夏初季节特征的诗句是:                        
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分)
                                                                              
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雷震的《村晚》,回答后面问题。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                      
诗中的 “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