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下面节选的诗歌,选择一个季节,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形式相近的小诗。
纺车上的梦
力扬①
初春的柔和的细雨 像一幅无边际的帘幕
它静静地悬挂在大地之上 静静地悬挂在山岳和森林的中间
【注释】①力扬:原名季信,现代左翼诗人,浙江青田人。
山居之美
月山草堂四咏①
[明]汤显祖
(一)
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
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
(二)
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
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
(三)
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
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四)
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
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
【注释】①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
(1)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
松屋卧云( )竹院烹茶( )荷亭酌酒( )竹窗延月( )
(2)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抓住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寿阳曲①·_______
(元代)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②。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③又添铺翠。
寿阳曲·_______
(元代)马致远
鸣榔④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⑤在捕鱼图上。
【注释】①两首诗歌均选自《元散曲一百首》。寿阳曲,曲牌名。②霁:雨停。③锦屏风:这里指像屏风一样的一排排山头。④榔:同“桹”,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⑤撮:聚集。
(1) 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 | 边塞出猎 江头怀古 |
B. | 山中别友 晨起出渔 |
C. | 山市晴岚 渔村夕照 |
D. | 野渡新晴 绿杨春晓 |
(2) 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第二首诗歌的情景中,有榔声、歌声,可能还有人们晒网时交谈的声音。如果第一首诗歌的情景中也有声音,哪两种声音最恰当?请简要描绘这个情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
B. | 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
C. | 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
D. | 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
(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有人说艾青这两首诗中的“煤”和“礁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请你简要分析。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2)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
B. |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
C. | 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
D. | 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
(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
B. | 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
C. | 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
D. | 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
(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
B. | 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
C. | 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
D. | 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_______________”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_______________”二字指秦汉故都咸阳。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①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 ②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8.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