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晏子使楚》一文,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释加线词语。
⑴齐之习辞者也 习 ( )
⑵其实味不同 其实( )
⑶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 )
翻译下面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请就文章的情节和齐楚外交辞令的交锋,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楚国通过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晏子到来后,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善盗。 |
B.晏子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味不同来设喻,通过环境对人的影响,实讽楚之民风使人善盗。 |
C.晏子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也验证了“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的评价。 |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是楚王以自我解嘲摆脱尴尬的话语,说明楚王也有很高明的语言技巧。 |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征。
楚王:
晏子:
阅读下段文言文,完成题。
赵且①伐②燕。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 蚌方出曝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⑨,以弊⑩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且:副词,将要。②伐:讨伐,攻打。③苏代:战国时期的辩士。④惠王:赵惠文王。⑤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⑥曝(pù):晒太阳。⑦鹬(yù):水鸟名,常在水边或田野捕吃小鱼、小虫和虾类。⑧禽:同“擒”,捕捉,抓住。⑨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⑩弊:同“蔽”,蒙蔽。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2)蚌合而拑其喙
(3)今日不雨 (4)乃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翻译下列句子。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这则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 _ , _ 。文中苏代借用故事劝说
赵惠文王有什么好处?
_
_
《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解释划线词语(4分)
(1)猎者怜其孤 (2)如是这五年
(3)颔之 (4)老者家徒壁立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惟一女远适他乡惟徐庶与亮友善 |
B.老者暴卒士卒亡者过半 |
C.乃俱归吾谁与归 |
D.仍牢守故宅彼竭我盈,故克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①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②,无代无之,朕践阼③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注】①率意:任意。②显戮:公开杀戮。③践阼(zuò):登上王位。
④黜责:贬谪责罚。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朕未尝黜责一人 ( ) ⑵自不谕其故 ( )
⑶不肖者则怜之 ( ) ⑷自古皆贵中华( )
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正直之士比肩于朝 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
B.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
C.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
D.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 虽乘奔御风(《三峡》) |
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⑶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结合全文,说说李世民是一位怎样的人。
童子驱蚊
陈子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而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逾瞬而出。陈子怪其疾也,问:“犹有遗蚊乎?”曰:“已尽扑之矣,无遗蚊矣。”“虽然,姑且我更瞩之。”又唯而入,逾瞬而出。曰:“犹有一二蚊之遗者,已尽扑之矣,果无遗蚊也。”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彼无切肤之患,而驱蚊之心未笃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陈子怪其疾也。( ) (2)使童子瞩而扑之。( )
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童子为什么没有把蚊子打干净?请你用原文语句回答。
读了这则故事,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心不在焉 |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人声鼎沸 |
D.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用原文回答。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
B.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
C.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①,退则死法②,当恁么③时也不妨熟歇④。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死敌:死于敌手。②死法:死于军法。③恁么:如此,这样。④熟歇:好好地休息。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 怀民亦未寝 ( )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思欲就亭止息( ) (4) 望亭宇尚在木末 ( )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解衣欲睡思欲就亭止息 |
B.相与步于中庭死于敌手 |
C.念无与乐者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
D.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阅读古文《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必细察其纹理( ) ② 项为之强( )
③怡然称快 ( ) ④鞭数十 (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上文作者围绕“记趣”叙写了自己幼时的哪几件趣事?
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中最后“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五代史 冯道传 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B.则祸败乱亡 / 国恒亡 |
C.国乃灭亡 / 乃不知有汉 |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悍吏之来吾乡 | B.寓之酒也 |
C.前人之述备也 | D.无案牍之劳行 |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人 之 不 廉 而 至 于 悖 礼 犯 义 其 原 皆 生 于 无 耻 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义猴之墓
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④,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⑥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子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墦⑦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⑧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注释】①隅(yú):山弯。②圃:种植蔬菜瓜果的人。③适:嫁。④掣(chè):牵。⑤逸:逃跑。⑥揖:作揖行礼。⑦墦(fán):坟墓。⑧勒:刻。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一女远适他乡(适应) | B.老者暴卒(死亡) |
C.颔之,乃俱归(点头) | D.仍牢守故宅(老、原来)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赠以猴无以为葬 |
B.颔之,乃俱归乃葬于老者之侧 |
C.猴遍哭于乡乃葬于老者之侧 |
D.乡人乃资而掩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l)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
(2)姐引之去,猴揖谢之。
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会天大雨 (2)等死 (3)或以为亡 (4)念鬼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翻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翻译:
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陈胜、吴广利用“行卜”,达到了“威众”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列文言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下面的加线字。
(1)有仙则名( ) (2)斯( )
(3)惟吾德馨( ) (4)白丁( )
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
《论语》十则(有删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二)
《论语》六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①。”(《雍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注释】①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 B.是知也(通“智”,聪明) |
C.中道而废(废除) | D.学而不厌(满足)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其恕乎神游其中 |
B.仁以为己任以丛草为林 |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可以为师矣 |
D.勿施于人士志于道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在我国各方面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一格言讲的是学习态度。请结合文意联系自身的感悟作简要评析。
《论语》六则都讲到了学习态度方面的内容,“学而不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别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文中肉食者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肉食者“鄙”的表现:战前 ,战中 。
(2)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 ,战中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