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精妙品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读下列文句,体会划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将其分别写在括号内。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解释下边划线字的意思。
①聚室而谋 ②投诸渤海之尾: ③始一反焉:
“如太行、王屋何?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这两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来。
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 “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 ”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
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意在说明什么?
“笑”:
“长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C.吾非至于子之门 | D.生于忧患 |
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本选段主旨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 |
B.人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下列句子划线字的用法与“深入不毛”中“毛”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置人所罾鱼腹中 | B.夜篝火,狐鸣呼曰 |
C.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D.一狼洞其中 |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2分)
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2分)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①,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弯曲成撇捺点画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以是铨无褴褛状”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 | B.然则何以解忧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策之不以其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
B.蒋母善于纺织刺绣,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受到人们喜欢,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
C.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病困交加,觉得无法很好照顾儿子。 |
D.“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都表现了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无误乃已___________ ②斯解也___________
③先外祖家素不润___________ ④暇更录唐宋人诗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③不可具状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
阅读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
③之陈 ( )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答:①原因:
②启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捕蛇者说(节选)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2分)
则久已病矣(病: ) 死者相藉(藉: )
又安敢毒邪(毒: ) 之生日蹙(蹙: )
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分)
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5分)
⑴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 蒋氏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乡邻是“旦旦有是”。
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 长跪而谢之 (2)寡人谕矣 (3)休祲降于天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B.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
C.仓鹰击于殿上何至于此! |
D.长跪而谢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⑴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 而有胆略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天下苦秦久矣 苦( )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 )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之( ) ④借第令毋斩 借(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从“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一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4分)
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选段陈胜吴广的起义成功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 分)
答:
文言文阅读
《唐睢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长跪而谢之(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2)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④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注释】①刘蓉,清代文学家。②养晦堂:刘蓉书斋名。③浸淫:渐渐扩展。④窒:阻碍。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 | B.每履之,足苦踬焉(绊倒、跌倒) |
C.父来室中,顾而笑曰(回头看) | D.足之履平地(鞋子)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一室之不治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俯视地坦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C.俯而读乃记之而去 |
D.何以天下家国为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②习之中人甚矣哉!
作者通过自己读书时经历的这件小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 B.问/今是何世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后遂无问/津者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 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 |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