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文侯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尝与人佣耕
②忿恚尉
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④顾而谓吴起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 |
武侯浮西河而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C. |
乃以为西河守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 |
起事其子武侯 其妻献疑曰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鲁君疑之,谢吴起。
(5)研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陈胜和吴起的事迹均被司马迁记述在《史记》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
B. | 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
C. | 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 |
D. | 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④之。……故从其四欲 ⑤,则远者自亲 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
腰白玉之 环 |
B. 池非不深也 |
南冥者,天 池也 |
C. 委而去之 |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D.故 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而攻之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
B.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 |
以钱覆其口 |
C.民恶贫贱,我富贵 之 |
前人 之述备矣 |
D.行其四恶, 则近者叛之 |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古文阅读】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节选)
【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⑦之意也。
(《汉书》节选)
[注]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⑦苟且:敷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 以知下情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通之处,请完成下表:
诸葛亮的建议(简要概括) |
汉宣帝的治国举措(用原文回答) |
① |
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
论功行赏 |
② |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④ 经其宫 ⑤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⑥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⑦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 作
③潦 之经吾宫也利
④已 食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③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④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傲慢。④蚤:通“早”。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说(节选)
金圣叹
夏七月,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
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桔柚”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选自黄卓越编《闲雅小品集观》有改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顾客入来 ②相与欢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
(3)通过阅读本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4)仿照本文写法(可不使用文言文),描写一件你感到“不亦快哉”的趣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阙:______
②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
③心始异之 异:______
④环而卫者 环: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①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节选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注]①信:通“伸”,伸张,这里是影响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
B. |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
C. |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
D. |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
(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课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推知“及即之”中“及”字意义为“与,和”。 |
B. |
联系成语“闭门谢客”,可以推知“谢其素所往来少年”中“谢”字的意义为“谢绝”。 |
C. |
查字典,“究”有“探究”“追究”等义项,“大究百家之说”中“究”应选择“探究”。 |
D. |
由名句“穷则独善其身”,可以推知“穷达出处”中“穷”字意义为“困厄,处于困境”。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洵在家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德义,影响到家乡的父老们,后来在整个蜀郡也颇有声名。 |
B. |
苏洵的两位兄长都凭借才学中举,而他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发奋努力。 |
C. |
苏洵参加科考,屡试不中,感叹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有五六年时间不写文章。 |
D. |
苏洵为人温和,大器晚成,写文章有真知灼见,京师的学子们都尊崇他,效法其文。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②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日光下澈 澈:穿透 |
B. |
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
C. |
沙鸥翔集 集:聚集 |
D. |
居庙堂之高 庙堂:朝廷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记之而去 何陋之有 |
B. |
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
C. |
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
D. |
隶而从者 学而不思则罔 |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B. |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C.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
D. |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E.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F. |
译文:我经常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
G.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H. |
译文: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
(4)下列对文本赏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体一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记”可以用来记事描写,也可以用来抒情议论。 |
B. |
用词精妙。【甲】“翕忽”刻画出了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的特点。【乙】“春和景明”写出了春风和煦,日光明亮。 |
C. |
写景有特色。【甲】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乙】写景多用四字句,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
D. |
情感各异。【甲】情景交融,景色虽然优美宁静,但作者难以排遣忧愁,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④。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ㅤㅤ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冠( )
②故( )
③衣( )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②国有道,即顺命。
(3)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躬耕于南阳 躬:鞠躬 |
B. | 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
C. | 至于斟酌损益 益:增加 |
D. |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
B. | 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
C. |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
D. | 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B.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C.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D.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2)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 回: ② 弈: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环滁皆山也.
②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章第②-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