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在学习升华与凝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看到老师做了演示实验,把碘颗粒放入试管中,并用塞子塞紧,放在温度约为90℃的热水中,可以看到试管中有紫色的气体产生。小阳想:为什么不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直接加热?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是113.5℃,由此分析得到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 (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碘从固态 变为气态。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 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 热.
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衣柜里放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以上三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同学们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过程,需______(吸/放)热.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____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户外的冰雕作品没有融化成水,但体积在变小,这是因为冰雕作品发生了 现象;清晨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是 变化而来的,属于 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 表面。
呼风唤雨不是传说。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干旱,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 变成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变成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变成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变成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___ .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 或“外” ),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现象.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霜”形成的原因是 ;把冰块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只会形成一层小水珠.冰块放入铝罐不会形成霜的主要原因是 .
烧水、做饭的时候,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汽烫伤要比被100℃的水更严重些。这是因为水蒸气 时,要 大量热的缘故。
护士给病人打针,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是因为蒸发 (选填“吸收”、“放出”)皮肤周围的热量,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请你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横线上: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 _________ 现象,路边树上的雾凇是 _________ 现象.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