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N,F=10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在未挂钩码时,螺母A、B的作用是 。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b)所示位置,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P处挂有3个钩码,如图(c)所示,为使杠杆平衡,请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两种方法),你的方法是① ;② 。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当小宇同学在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如图(d)位置平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对应的力臂,结果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于是小宇说,杠杆平衡条件在此种情况下不成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除此之外弹簧测力计还应沿 方向做 运动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2)分析表中数据你还发现:随物重的增大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AOB是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的轻杆,A端挂重300N的物块,AO与OB长度之比为5:4.重550N的人始终沿竖直方向拉挂在B端的轻环.要使轻杆水平平衡,人应施加拉力为 N,与水平平衡相比,当轻杆在图中虚线位置平衡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端所挂物体的重不能超过 N.
如图所示,将一只手放在桌面上,第一次轻轻地滑动,第二次用力下压再滑动,两次滑动,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请说出你的一种感觉,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为方便顾客购物,某商场安装了一台高为6 m,长为12 m,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如图所示。
(1)某顾客站立在扶梯上,从最下端到达最上端用了24 s,求自动扶梯上行的速度;
(2)若顾客的质量为50 kg,求她所受的重力。(g取10N/kg)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把密度均为4.0×103kg/m3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挂在A、B两端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甲物体浸没在水中,同时把支点从O移到O′时,杠杆又在新的位置平衡,若两次支点的距离O O′为OA的,求: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中,要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应为 N.
测量 序号 |
动力 F1/N |
动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已知重量为60N的物体在3 s内上升1 m,所用的拉力是24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1个百分点);
(4)若提升的重物为78N,作用在绳上的拉力是多少?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端细线下所挂50N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在B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作用时,木杆恰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已知OA=15cm,OB=5cm,OC=10cm,求:
(1)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在杠杆上找一点,在该点施加一个最小力,使重物对地面压力为0,在图中画出这个力并求出这个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匀速提升G=90N的重物,定滑轮重16N,机械效率为90%,则A、B两轻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F为( )
A.△F=0 B.0<△F<10N
C.△F=10N D.△F>10N
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
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 |
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
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
作图题(共3小题,每题2分)
(1)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F2表示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请在图中画出力F1、F2的力臂l1、l2。
(2)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已知动力F1和阻力臂L2,请你作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
(3)已知如图所示方框内有一个动滑轮,方框下挂一重物G,上有一拉力F,要使F=2G,请你画出方框内滑轮的正确绕法。(不计绳重,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