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强有如下猜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此小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
压力 |
接触面种类 |
弹簧测力计示数 |
1 |
6 |
木板 |
1.5 |
2 |
6 |
毛巾 |
2.8 |
3 |
12 |
毛巾 |
5.6 |
4 |
12 |
毛巾 |
? |
(1)实验1、2、3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由实验1、2可验证猜想 (选填“ ”或“ ” 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 。
(3)接着小强在毛巾表面上,进行第4次实验,如图4所示,使木块水平匀速直线移动了 ,则绳子自由端水平移动的距离为 ,若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则表中序号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不计滑轮组重力)。
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弹簧测力计以及 。
试验次数 |
被测物体 |
物体质量m(kg) |
重力G(N) |
比值G/m(N/kg) |
1 |
物体1 |
0.1 |
0.99 |
9.9 |
2 |
物体2 |
0.4 |
3.88 |
9.7 |
3 |
物体3 |
0.5 |
|
|
(2)第3次实验"物体3"的重力如图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有关数据。
(3)根据上面实验结果可知;同一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N/kg。
(4)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根据上面实验结果,月球对他的引力是 N。
(5)小明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实验小组用长方体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斜面、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把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 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再把木块立放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①比较两次读数,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实验中被控制的变量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 。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去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①该实验研究的是 (选填“钢球”或“木块”)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②比较图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 。 由此联想到高速公路限速牌上标明“120”和“100”字样, (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 的限速应该是100km/h。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0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行星探索计划以屈原的长诗“天问”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我国首次火星飞行任务命名为“天问1号”,将开启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
火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之为“荧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直径约为地球的 ,质量约为地球的 ,火星表面 约为 ,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非常干燥,南北极有以固态的水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冰盖。火星表面的大气密度大约只有地球的 .火星表面平均温度约为 ,从冬天的 到夏日白天的将近 ,温差很大。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约为 ,比地球上的 还小。
(1)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若用降落伞减速,为保证减速效果,如果让你选择着陆点,应选择在地势 (选填“较高”或“较低”)的地方。火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是利用 来传递信息的。
(2)假如同一物体分别在地球和火星表面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在火星上滑行的距离会比地球上 (选填“长”或“短”),原因是 。
(3)有人设想通过加热火星两极的冰盖获得液态水,从而减小地表温差这是利用了水的什么性质: 。
(4)在火星上水的沸点会比地球上液态水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
针对“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与压力有关,还是与重力有关?”这一问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步骤 |
台式测力计示数 |
金属盒重力 |
弹簧测力计示数 |
|
① |
把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在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
4.8 |
4.8 |
1.9 |
② |
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重复步骤①的实验 |
3.2 |
4.8 |
1.2 |
③ |
氢气球仍系在金属盒上,往金属盒加入适量的沙子,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为 ,再重复步骤步骤①的实验 |
4.8 |
6.4 |
1.9 |
(1)此实验是根据二力平衡原理 (选填“间接地”或“直接地” 测出摩擦力大小;
(2)实验步骤②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 (选填“金属盒对纸的压力”或“金属盒的重力” ;
(3)根据实验步骤②、③的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 说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
(4)要分析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5)与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金属盒测量摩擦力相比,拉动白纸进行实验有许多优点,以下说法中不是其优点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测力计位置和示数较稳定
.拉动白纸时所用拉力较小,能省力
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 ,每个钩码的重力为 ,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了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轻质弹簧测力计示数(见下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动滑轮重 |
1.0 |
1.0 |
1.3 |
1.0 |
1.0 |
1.0 |
1.0 |
1.0 |
所挂钩码的重力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弹簧测力计示数 |
0.8 |
1.2 |
1.3 |
1.6 |
1.8 |
2.2 |
2.3 |
2.7 |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该滑轮组 (选填“省力”或“不省力”
(2)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与被提升钩码重力 以及动滑轮重力 的关系为
(3)小军同学又研究了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的情况,用另一组滑轮组将重为 的物块从位置 匀速直线拉到位置 ,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物块移动的距离为 ;若此时绳自由端所用拉力为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木块,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
接触面 |
压力 |
滑动摩擦力 |
1 |
木块与木板 |
4.0 |
0.8 |
2 |
木块与木扳 |
5.0 |
1.0 |
3 |
木块与砂纸 |
4.0 |
1.2 |
分析 (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压力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为:
;
(2)一个实验小组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将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如图乙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这种改进的好处是 (写出一种即可)。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 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 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 、 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 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 端将下沉。
(3)如图丙所示,在 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 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 ,则在 点应挂 个钩码。
小敏同学参加研学旅行时,在湖边捡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用家中常见物品与刻度尺巧妙地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如下:
①用细绳将一直杆悬挂,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记下细绳在直杆上的结点位置 ;
②将一重物悬于结点 左侧的 点,小石块悬于结点 的右侧,调整小石块的位置,如图所示,当小石块悬于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用刻度尺测量 的长度为 , 的长度为 ;
④保持重物的悬点位置 不变,将结点 右侧的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中(且未与杯底、杯壁接触),调整小石块的悬点位置,当小石块悬于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⑤用刻度尺测量 的长度为 。
请根据她的测量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三次调节了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第一次调节水平平衡是 ,第二次调节水平平衡是 ;(选填“ ”或“ ”
.消除直杆自重的影响 .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中长度 (选填“ ”、“ ”或“ ” 的测量是多余的;
(3) 点应该在 点的 (选填“左”或“右” 侧;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选用字母 、 、 、 表示)。
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拉力 |
0 |
0.5 |
1.0 |
1.5 |
2.0 |
3.0 |
4.0 |
弹簧长度 |
6.5 |
7.5 |
8.5 |
9.5 |
11.0 |
14.2 |
18.0 |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 ,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 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
小勇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桌上,此时杠杆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 边调;
(2)小勇在水平平衡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如图乙所示,他应该在下列方法中选择 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C.增加右侧钩码个数
(3)进行正确操作后测出力和力臂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实验次数 |
动力F 1/N |
动力臂L 1/cm |
阻力F 2/N |
阻力臂L 2/cm |
1 |
3 |
4 |
4 |
3 |
2 |
4 |
5 |
5 |
4 |
3 |
5 |
6 |
6 |
5 |
小勇根据表中记录的多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说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华判断的依据是 。
物理实验兴趣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甲组出题乙组用实验的方法解答。甲组用布帘将一个滑轮组遮蔽(如图),乙组同学通过测量:滑轮组下方所挂重物重力为 ,重物被匀速提升的高度为 ,乙组同学施加在滑轮组绕绳的自由端的拉力为 ,该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通过3组实验(数据见下表)乙组同学探究出“布帘背后的秘密”。
实验次数 |
1 |
2 |
3 |
|
5.0 |
8.0 |
11.0 |
|
2.0 |
3.0 |
4.1 |
|
10.0 |
15.0 |
20.0 |
|
30.1 |
45.1 |
60.2 |
假设你是乙组成员请判断:动滑轮实际被使用的个数是 (选填“一个”或“两个” ;滑轮组中所有动滑轮(及动滑轮间的连接物)总重力约为 (选填“ ”、“ ”或“ ” ;当提升重物重力为 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接近 (选填“ ”、“ ”或“ ” ;乙组同学发现实验数据不像“理想模型”那样完美,请你提出一条产生误差的原因: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的数据如表。
(3)改变钩码的 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动力 |
间距离 |
阻力 |
间距离 |
|
小明 |
1 |
1.0 |
5 |
0.5 |
10 |
2 |
1.5 |
10 |
1.0 |
15 |
|
3 |
1.0 |
10 |
2.0 |
5 |
|
小红和小明 |
4 |
0.8 |
15 |
1.0 |
10 |
5 |
1.4 |
15 |
1.0 |
10 |
【分析与论证】
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 (选填"一"、"二"或"一和二" 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 进行实验。
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
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 的距离。
如图所示是小南“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该探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小南分析甲、乙,发现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分析甲、丙,发现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南在本次探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和转换法。
(4)小南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经老师引导后,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当他拉出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仍然不稳定,你认为仍然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
小丽同学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关系”时,发现同一根弹簧的弹力大小 与形变量△ 的比值 恒定。现小丽有两根原长相等的弹簧1和2,已知 ,当在两根弹簧下分别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弹簧1和2伸长量分别为△ 和△ ,则△ :△ 。小丽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 △ ,此时弹簧1和2弹性势能分别为 和 ,则 。小丽将弹簧1和2并联悬挂一物体静止时如图甲,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为 .将弹簧1和2串联悬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如图乙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 ,则 。(已知如图甲情况下悬挂重物时弹簧1和2伸长量相同,整个实验中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且均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