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力和机械 / 实验题
初中物理

善于奇思妙想的小强及其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温度为20℃)进行综合实验。

(1)该小组想研究"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图甲所示是密度计的简化模型,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放一些小铅粒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设玻璃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该液体密度为ρ ,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 ,水的密度为ρ ,则浸入液体的深度h       (用给出的物理量表示),由此可知,此密度计漂浮在煤油(密度为0.8×10 3kg/m 3)中时浸入深度h 煤油       h (填数值),密度计刻度特点是        (选填选项前序号①上小下大 ②上大下小   ③均匀   ④上疏下密   ⑤上密下疏)。

(2)该小组想继续探究"某液体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长为0.6m的绝缘轻质杠杆ab悬挂在高处,可绕O点转动。杠杆a端的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为1×10 3m 3的实心合金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液体中。b端轻质细线悬挂的铜柱在上下移动时能带动滑片P移动。滑片P重力和摩擦不计。

①若电源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标有"100Ω 1A"字样。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量程为0~15mA的电流表,为保证电路安全,定值电阻R的最小阻值是         Ω。

②小强在给该液体加热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减小,则可得出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除烧杯内的液体外,装置中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忽略不计,合金块始终浸没)。

(3)该小组还想利用此装置继续测量该合金块的密度。已知该烧杯中液体在温度为20℃时的密度为1.1×10 3kg/m 3.杠杆水平平衡时,铜柱质量为2kg,点O距杠杆b端0.2m。则合金块的密度是           kg/m 3.(g取10N/kg)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

(1)实验前,将杠杆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左端下沉,如图1所示,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    (选填"任意"或"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两个钩码,如图2所示,则在B点处应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原位置平衡。在A、B两点各增加1个的钩码,则杠杆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    (选填"普遍性"或"偶然性"),应改变钩码个数及悬挂位置,多次进行实验;

(4)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重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3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重为0.5N,则杠杆重力为    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位置设在    (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得出。

来源: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在没有挂物体时,杠杆处于如甲图所示的状态,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挂上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后,再次平衡时如乙图所示,小明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是                                     ;如丙图所示,把乙图a点的钩码取下,换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再次平衡时,发现其示数大于0.5N,根本原因(直接观察到的不属于根本原因)是            ;采用丁图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长木板表面

木板放置方式

拉动木块的个数

弹簧测力计实数 / N

较粗糙

平放

1

1.5

较粗糙

平放

2

3.0

较光滑

平放

2

1.6

较光滑

竖放

2

1.6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实验序号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由实验序号②③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有关。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实验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 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来源: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F 1/N

L 1/cm

F 2/N

L 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4)小明根提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a .如图1中甲图所示,将木块 A 平放在长木板 B 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 A ,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b .如图1中乙图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 B 上,木块 A 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 A ,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c .如图1中丙图所示,将木块 A 平放在长木板 B 上,并在木块 A 上放一钩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 A ,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1)该实验主要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2)由图1中  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图1中甲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选填“大”或“小” )

(4)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丽设计了如图1中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 。实验中小丽发现:当 F 3 N 时,木块 A 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 B 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长木板 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5)实验拓展:如图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C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 F t v t 图象分别如图3图4所示。则物体 C 在第4秒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来源: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汤匙放在手指上,仔细调节使其在手指上平衡,如图所示,判断汤匙在手指上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质量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来源: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 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 A 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 B 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 A B 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 O 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 ) 端将下沉。

(3)如图丙所示,在 A 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 C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 30 ° 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 0 . 4 N ,则在 A 点应挂  个钩码。

来源:201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敏同学参加研学旅行时,在湖边捡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用家中常见物品与刻度尺巧妙地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如下:

①用细绳将一直杆悬挂,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记下细绳在直杆上的结点位置 O

②将一重物悬于结点 O 左侧的 A 点,小石块悬于结点 O 的右侧,调整小石块的位置,如图所示,当小石块悬于 B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用刻度尺测量 OA 的长度为 L 1 OB 的长度为 L 2

④保持重物的悬点位置 A 不变,将结点 O 右侧的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中(且未与杯底、杯壁接触),调整小石块的悬点位置,当小石块悬于 C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⑤用刻度尺测量 OC 的长度为 L 3

请根据她的测量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三次调节了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第一次调节水平平衡是  ,第二次调节水平平衡是  ;(选填“ a ”或“ b )

a .消除直杆自重的影响 b .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中长度  (选填“ L 1 ”、“ L 2 ”或“ L 3 ) 的测量是多余的;

(3) C 点应该在 B 点的  (选填“左”或“右” ) 侧;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ρ =   (选用字母 ρ L 1 L 2 L 3 表示)。

来源: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拉力     ( N )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     ( cm )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 0 . 1 N ,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 75 g 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cm

来源: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勇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桌上,此时杠杆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    边调;

(2)小勇在水平平衡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如图乙所示,他应该在下列方法中选择    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C.增加右侧钩码个数

(3)进行正确操作后测出力和力臂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实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1

3

4

4

3

2

4

5

5

4

3

5

6

6

5

小勇根据表中记录的多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说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华判断的依据是    

来源:2021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实验兴趣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甲组出题乙组用实验的方法解答。甲组用布帘将一个滑轮组遮蔽(如图),乙组同学通过测量:滑轮组下方所挂重物重力为 G ,重物被匀速提升的高度为 H ,乙组同学施加在滑轮组绕绳的自由端的拉力为 F ,该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h ;通过3组实验(数据见下表)乙组同学探究出“布帘背后的秘密”。

实验次数

1

2

3

G / N

5.0

8.0

11.0

F / N

2.0

3.0

4.1

H / cm

10.0

15.0

20.0

h / cm

30.1

45.1

60.2

假设你是乙组成员请判断:动滑轮实际被使用的个数是  (选填“一个”或“两个” ) ;滑轮组中所有动滑轮(及动滑轮间的连接物)总重力约为  (选填“ 1 N ”、“ 2 N ”或“ 3 N ) ;当提升重物重力为 G = 4 . 0 N 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接近  (选填“ 80 % ”、“ 33 % ”或“ 25 % ) ;乙组同学发现实验数据不像“理想模型”那样完美,请你提出一条产生误差的原因:  

来源: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 ×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 阻力 ×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的数据如表。

(3)改变钩码的   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力     F 1 / N

OB 间距离     / cm

阻力     F 2 / N

OA 间距离     / cm

小明

1

1.0

5

0.5

10

2

1.5

10

1.0

15

3

1.0

10

2.0

5

小红和小明

4

0.8

15

1.0

10

5

1.4

15

1.0

10

【分析与论证】

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   (选填"一"、"二"或"一和二" ) 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   进行实验。

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   的距离。

来源:2021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小南“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该探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小南分析甲、乙,发现 F 1 < F 2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分析甲、丙,发现 F 1 < F 3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南在本次探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和转换法。

(4)小南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经老师引导后,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当他拉出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仍然不稳定,你认为仍然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来源: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丽同学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关系”时,发现同一根弹簧的弹力大小 F 与形变量△ x 的比值 k 恒定。现小丽有两根原长相等的弹簧1和2,已知 k 1 : k 2 = 1 : 2 ,当在两根弹簧下分别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弹簧1和2伸长量分别为△ x 1 和△ x 2 ,则△ x 1 :△ x 2 =   。小丽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 E p = 1 2 k x 2 ,此时弹簧1和2弹性势能分别为 E p 1 E p 2 ,则 E p 1 : E p 2 =   。小丽将弹簧1和2并联悬挂一物体静止时如图甲,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为 E p甲 .将弹簧1和2串联悬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如图乙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 E p乙 ,则 E p甲 : E p乙 =   。(已知如图甲情况下悬挂重物时弹簧1和2伸长量相同,整个实验中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且均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 )

来源: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力和机械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