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林想通过杠杆 和动滑轮拉起同样站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新。杠杆 可绕转轴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且 ,小林的质量 。小新的质量 ,小新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 。当小林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时,小新未被拉动,此时小新对地面的压强 ,小林对地面的压强为 ;当小林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时,小新刚好被拉起,小林对地面的压强为 ,且 。不计绳重,杠杆重力和一切摩擦, 取 。求:
(1)小林施加拉力 时,小新对地面的压力 ;
(2)动滑轮重力 。
如图是利用电子秤显示压力大小反映水箱水位变化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由滑轮 ,长方体物块 、 以及杠杆 组成。物块 通过细绳与滑轮 相连,物块 放在电子秤上并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 转动并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 ,已知物块 的密度为 ,底面积为 ,高 ,物块 的上表面与水箱顶部相平,物块 的重力为 .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以及滑轮、杠杆和绳的自重均忽略不计 取 ,水的密度为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水箱装满水时,物块 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此时物块 所受的拉力是多大?
(2)从水箱装满水到水位下降 ,电子秤所显示的压力示数变化范围是多少?
(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
A.F1︰F2︰F3=2︰1︰4 s1︰s2︰s3=2︰1︰4 |
B.F1︰F2︰F3=2︰1︰4 s1︰s2︰s3=2︰4︰1 |
C.F1︰F2︰F3=2︰4︰1 v1︰v2︰v3=2︰1︰4 |
D.F1︰F2︰F3=2︰1︰4 v1︰v2︰v3=2︰4︰1 |
作图题(共3小题,每题2分)
(1)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F2表示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请在图中画出力F1、F2的力臂l1、l2。
(2)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已知动力F1和阻力臂L2,请你作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
(3)已知如图所示方框内有一个动滑轮,方框下挂一重物G,上有一拉力F,要使F=2G,请你画出方框内滑轮的正确绕法。(不计绳重,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如图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D是动滑轮;配重A的底面积为5×10﹣2m2,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0为2.4×104Pa.杠杆EH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H=2:5.此人受到的重力为600N,他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对地面的压力为F1,配重A对地面的压力为FA1,配重A受到的拉力为TA1.配重A对地面的压强P1为6×103Pa;他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对地面的压力为F2,配重A对地面的压力为FA2,配重A受到的拉力为TA2,配重A对地面的压强P2为4×103Pa.已知F1:F2=20:19,杠杆EH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求:
(1)配重A受到的重力GA.
(2)拉力TA1和TA2.
(3)动滑轮D受到的重力GD.
工人用图所示装置,打捞深井中的边长为30cm的正方体石料,石料的密度为3´103kg/m3。装置的OC、DE、FG三根柱子固定在地面上,AB杆可绕O点转动,AO:OB=1:2,边长为L的正立方体配重M通过绳竖直拉着杆的B端。现用绳子系住石料并挂在滑轮的钩上,工人用力沿竖直方向向下拉绳,使石料以0.2m/s的速度从水中匀速提升。AB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绳子的质量、轮与轴间的摩擦均不计,g取10N/kg。求:
(1)如果石料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η1,石料完全离开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η2,且η1:η2=83:84,求石料在水中匀速上升过程中,工人拉绳的功率多大?
(2)若石料在水中匀速上升时,配重对地面的压强为6500帕,石料完全离开水面后,配重对地面的压强为4812.5帕;求配重M的密度。
边长为0.1m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单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如图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端的细绳绕过动滑轮,动滑轮连着物体M。用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为,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1m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A对地面压强为,已知横杆上AB部分的长为0.2m,,g取10N/kg,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则
A.物体M的质量为54kg |
B.物体M的密度为 |
C.力F的大小为32N |
D.动滑轮的质量为1kg |
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是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