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某同学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小梅把同一支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盛有液体甲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比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铝块、水来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甲同学用天平、量筒、铝块和水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在草稿纸上(如表一所示).乙同学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 |
|
表二 |
|||
实验序号 |
质量(g) |
体积(ml) |
实验序号 |
质量(g) |
体积(ml) |
1 |
27 |
10 |
(1) |
60 |
10 |
2 |
54 |
20 |
(2) |
70 |
20 |
3 |
81 |
|
(3) |
80 |
30 |
(1)请根据甲同学的数据记录将表一填写完整.
(2)甲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1、2、3得出的结论是:
.(2分)
(3)乙同学分析表二中的数据(1)、(2)、(3)得出初步结论:水的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是定值.请你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与结论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判断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阅读探究:
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物理学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他取一根长约1米,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细长玻璃管。然后他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再将玻璃管倒插在水银槽中,这时会发现管中水银没有全部流到水银槽中。他就得出:管中水银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外面的大气压强。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1)在此实验中,若将玻璃管稍作倾斜,则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
(2)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中注满水银?若有空气混在里面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3)若管内外的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cm,则此时的大气压的值为多少帕?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比较。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则 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
小明在物理课上做了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图(a)中将一根透明塑料软管弯成U形,将有色水注入管中,提升或下降一端,观察到两管中的液面 (6) (选填“相平”或“不平”)。图(b)中实验装置,小明将试管口朝下,发现小试管不向下掉,反而上升,这是 (7) 把小试管推上去的。图(c)中,当倒入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
(8) 。
如图(a)所示的仪器A叫做 (1) ,实验时可以通过观察两管中液面的 (2) 来判断压强的大小。若实验中只提供了如图所示的材料和器材,那么,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 水内部压强与 (3) 的关系。如图(b)所示的实验仪器叫做 (4) ,所测量的物体A的体积是 (5) 厘米3。
诞生于19世纪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进入21世纪,伴随着汽车的普及,现实中的交通事故、交通堵塞、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着我们,回归传统和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骑上你的自行车”成为倡导 “国际无车日”(9月22日)活动的宣传用语。“国际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唤起民众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如何走出既有速度和效率又能减少拥堵和污染这个两难的境地,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了。
(1)电动自行车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观察如图所示电动自行车的结构图,完成下表A、B、C三处填空。
(2)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参数,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表中有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与单位不一致,请你指出并改正。
(3)小明发现向前匀速行驶此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关闭电源后按下喇叭开关,喇叭仍能发声。这一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相同( )
A.电动机原理 B.发电机原理
C.电报机原理 D.电磁继电器原理
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 a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 b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17 c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_____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里氢气球飘向高空,越来越小,逐渐看不见了。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气球最后可能会怎样。(不用说明理由)
下表是科比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序号 |
液体 |
深度h/cm |
橡皮膜朝向 |
U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差/cm |
1 |
水 |
3 |
朝上 |
2.6 |
2 |
3 |
朝下 |
2.6 |
|
3 |
3 |
朝侧面 |
2.6 |
|
4 |
6 |
朝上 |
5.4 |
|
5 |
9 |
朝上 |
8.2 |
|
6 |
盐水 |
9 |
朝上 |
9.1 |
⑴ 比较序号为1、 、 的数据,可得到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⑵ 比较序号为 、 的数据,可得到结论: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利用小桌、砝码和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
⑴在实验中,小明和小红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⑵图中 和乙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小刚同学在河里拾到一块精美的小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头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以下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小石头、细线、溢水杯、水、小烧杯、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
B.用细线拴住小石头,把小石头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
C.用量筒测量溢出水的体积V; |
D.计算小石头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_____. |
(3)小刚完成该实验后从溢水杯中取出小石头直接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质量,求出了小石头的密度.你认为小刚这样做,测得的石头密度值与实际密度相比偏________(填“大”或“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