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
(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右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 ;B处应该是 光.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
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右图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 光(填“红”或“蓝”).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甲
(1)如甲图所示,小明在桌面上竖一块 (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点燃蜡烛A,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小明应该在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蜡烛C,使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
(3)如果移开B位置的蜡烛C,用白纸做屏幕,把白纸放在B位置,小明应在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白纸屏幕,则白纸屏幕上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乙
。
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光能否发生反射? |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
C.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
D.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
(2)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3)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
(4)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5)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衣服材质 |
衣服布料层数 |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
1 |
天蚕丝 |
1 |
12% |
2 |
2 |
5% |
|
3 |
化纤 |
1 |
28% |
4 |
2 |
14% |
|
5 |
全棉T恤(白色) |
1 |
7% |
6 |
全棉T恤(黑色) |
1 |
4%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
0° |
10° |
20° |
30° |
40° |
41.2° |
41.8° |
42° |
折射角 |
0° |
15.2° |
30.9° |
48.6° |
74.6° |
81° |
90° |
/ |
反射能量 |
5% |
7% |
26% |
43% |
77% |
84% |
100% |
100% |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 ____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 ______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 像;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 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
(3)他认为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好,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 的距离。
(4)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如图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装置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
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
② 。
(2)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中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2 |
||
3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①如图甲让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的O点,然后改变 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如何变化。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且 和 分居在法线两侧;
②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或向后折,照图乙那样,则 (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从而表明 。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接下来他们连接像与物对应点,分别测量出两点到镜面距离,这样做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⑴、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⑵、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⑶、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⑷、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② 。
有时,坐在教室某处的同学因看到黑板某处一团亮光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一条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