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 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选用右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从 端进。如何检验该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NH3),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D,而不能用C或E。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性质是 。
(3分)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C和D均为化合物,A为常见液体;B和C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图中省略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
(1)写出甲的名称:__________;
(2)若D和乙反应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则D是 (填化学式);
(3)写出丙和C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4分)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从图一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油锅着火,应迅速向锅中掺水,降低温度使其熄灭
C.大楼里着火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子逃出火灾区
D.室内起火时,应打开门窗,避免吸入浓烟
E.森林失火,向逆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4分) 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中表示的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3)与硫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
(4)图中微粒所表示的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
混合物 |
试剂或方法 |
A |
CuO (C) |
隔绝空气加强热 |
B |
CO (CO2) |
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C |
CO2 (CO ) |
点燃混合气体 |
D |
N2 (O2 ) |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
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于2011年12月11日闭幕,此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需要从人人做起,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
向盛有22.3 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16.1 g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300 g。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时间约为 S。
(2)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g。
(3)反应后,得到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现有A~F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B、C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是黑色固体单质,D、E、F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且D、F都是无色气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 E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NaOH ==X + 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
下列试管中附着的物质,能用括号中的物质除去的是 ( )
A.盛石灰水的瓶壁附着白色固体(稀硫酸) |
B.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附着的红色固体(稀硫酸) |
C.试管内附着铁锈斑迹(盐酸) |
D.试管内附着不溶性碱(食盐水) |
(1)小丽在购买的袋装薯片中发现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的,大多数是灰白色的。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小丽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查阅资料》①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还原,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Fe,D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看了小丽的分析结论,有同学认为小袋内灰白色粉末中还应该有别的物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丽认为棕红色粉末Fe2O3也能与盐酸反应,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20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19.6克。
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30℃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3)欲将20℃时丙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5℃时,取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20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能够饱和的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又将三个烧杯中的混合物温度都升高到3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5)现要配制20℃时70g10%的甲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需要称取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图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 B.将游码向左移动 |
C.右盘中减少砝码 | D.左盘中增加甲 |
②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③图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