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 填空题
初中化学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______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验证水蒸气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牙膏中的填充剂一般为碳酸钙、二氧气硅、氢氧化铝,其中“黑妹”牙膏用的填充剂是碳酸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填充剂是碳酸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图所示:

(1)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也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合理猜想,把猜想写在上图丁同学的对话框中。并对你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
 
 

(2)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3)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甲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若丙同学也取该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试管中溶液变浑浊,能否以此现象判断甲同学的猜想成立        。(填“能”或“不能”)
(4)若丙同学的猜想成立,实验时老师取了100克1.06%的碳酸钠溶液和101克的澄清石灰水反应,求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琴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她事先除去了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1)A实验中,为了比较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过量的稀硫酸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实验中,为了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片分别是                  ,烧杯内盛放的溶液是过量的         溶液。
(3)为了验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琴同学将锌片和铁片同时插入A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而没有插入B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其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某同学所做实验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生石灰固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a液面会盟(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时,由于盐酸的挥发性,在得到的氢气中常常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在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除去其中的杂质而得到较纯净的氢气。

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制取干燥的氢气时,装置的导管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
(3)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选择的方法是:___                   (填“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中之一)。
(4)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氧化氢常用于消毒、漂白、化学制氧等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H2O2溶液在MnO2的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放出O2,装置如右图.

a、图中仪器的名称是①    ;②    
b、锥形瓶内装有MnO2和H2O2溶液,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c、实验中使用了68g 5%的H2O2溶液,需要将市售30%(密度约为1.0g/mL)的H2O2溶液    mL(精确到0.1)进行稀释,量取水时,应选择量程为    (10、50、100)mL的量筒,实验中生成O2的质量为    (不考虑装置内残留气体);
d、实验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e、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2)H2O2显弱酸性,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如石蕊)褪色,若将5%H2O2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
打火石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是银白色
               
2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3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物质析出
该金属一定是镁

【分析思考】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        
                                                                       
(3)针对以上实验,如果你能设计一个合量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另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若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则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在A处放置某溶液甲,B中无色溶液变红色,则A处的溶液甲可能是__________。B中溶液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A装置中盛有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碳酸钠粉末。
资料: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4)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收集纯净气体 b. 添加固体药品 c. 调节C装置容积   d. 控制气体总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室通过证明          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  压强减小 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   (填“B”或“C”)实验的方法相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国家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界定标准:

饮酒驾车
20毫克/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醉酒驾车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白酒、红酒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饮酒后酒精可进入人体血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C2H5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2)饮酒会使人的 ▲ 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属于 ▲ 驾车;
(3)在治理酒后驾车中,酒精检测仪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甲是酒精检测仪,图乙是检测仪的简化电路图,R0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该电阻阻值与酒精气体含量的关系如图丙,如果图乙中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司机吹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就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所示装置做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铁架台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   剂,其作用是             ______
(2)分析改用乙装置后,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又设计了另一个改进的丙装置,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根据(2)推测的原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                                            
(4)你还能写出实验室用到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吗?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