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
①Na2CO3 + CaCO3 = CaCO3↓+ 2NaCl
②2NaHCO3Na2CO3 +CO2↑+ H2O
③Ca(HCO3)2易溶于水。
④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百分数为溶质质量分数)
|
NaHCO3 |
Na2CO3 |
|||
0.1% |
1% |
5% |
0.1% |
||
CaCl2 |
0.1%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 |
有浑浊 |
1%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
有沉淀 |
|
5%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
有沉淀 |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中,试剂a为 。
(3)实验3中,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CaCl2 ="=====" + + + H2O
【反思与评价】
(1)实验2中,加热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
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该气体由 组成。
【实验反思】
(1)C装置的作用是 。
(2)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 。
(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
甲:气体是H2;
乙:气体是SO2;
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
(2)B装置的作用是 。
(3)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证明气体中含有H2。
(4)写出D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
(1)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 。
(2)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 (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气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由上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铜片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步骤 。(填“一”或“二”)
(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 _____
(填编号),所选装置的实验现象为 ,A装置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 。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A装置的实验现象为 ,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 __ (填编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应采取的措施是: 。
c.通入的气体如含有少量水蒸气,若在A装置左边增加一个B装置,则澄清石灰水应更换成______________。
d.对A装置加热前,应先通入纯净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 。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1.2g |
/ |
_________ |
② |
1.2g |
CuO 0. 5g |
_________ |
③ |
1.2g |
MnO2 0.5g |
_________ |
(1)表中待测数据为 ,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2)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____________(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汁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
【反思】(1)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
(2)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 (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过氧化氢(H202)生成氧气(0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H20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MnO2)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上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6%过氧化氢(H202) |
6%过氧化氢(H202) |
催化剂 |
1g 二氧化锰 |
|
时间 |
35s |
152s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MnO2)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 是否改变。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催化剂后,
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
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A____________ |
有少量气泡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很慢。 |
实验二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产生大量的气泡 木条复燃 |
B__________ |
【得出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交流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新的问题】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②:可能只有NaCl;
猜想③:可能是 。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
溶液 色 |
猜想①不正确 |
方案二 |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 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
猜想②不正确,猜想③正确 |
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在实验室鉴别白酒与白醋,可采用的方法是 。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
加入的试剂 |
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二氧化碳 |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
A是 溶液, B是另一种溶液。 |
方案2 |
碳酸钠溶液 |
。 |
|
方案3 |
试剂X |
…… |
写出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法感悟】在鉴别物质时,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不同现象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拓展应用】完成方案3,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 。(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pH试纸 ③镁 ④氧化铜
⑤稀硝酸 ⑥氢氧化铜 ⑦氯化镁溶液 ⑧硝酸钡溶液
(3)小华同学对方案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C和溶液D混合,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沉淀产生时,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有气泡冒出时,可通过现象反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是 。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
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请写出H2O2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定性研究】
(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
(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为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若无注射器可选用丙图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填编号)代替。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4 |
20 |
28 |
19 |
(3)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 。
[分组讨论]
(4)第三组同学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比其他组同学少,原因是 (答一条)
第五组同学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比其他组同学多,原因是 (答一条)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实验总结]
(6)小组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
咸宁市市某校2018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 |
a中有气泡产生 |
a中物质是稀盐酸 |
b中无明显现象 |
b中物质是食盐水 |
|
c中 |
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
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 2CO 3和NaOH;猜想二:NaOH;猜想三: 。
提示:Ca(OH) 2微溶于水。
【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写物质化学式) |
有白色沉淀 |
猜想一正确 |
写出上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用pH试纸测定a试管反应后废液碱性的过程 |
测定结果 |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 。 |
pH<7(废液显酸性) |
【反思与交流】a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写化学式) 后再排放。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并用热重法(TG)确定其分解后所得固体产物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1.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
2.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
3. 浓硫酸具有吸水干燥的性质。
4.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设计】
(1)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 。
(2)可选择以下实验装置中的 (选填“甲”或“乙”)作为虚线中的“热分解装置”。
【问题讨论】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填化学方程式),E中 (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2、CO。
(4)该兴趣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时,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原因是 。
(5)若通过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CO,则需在C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其作用是 。
【数据分析】
(6)称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或名称 。
请写出计算过程:
皮蛋是我国一种传统风味蛋制品。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和 (填化学式)。一定含有NaOH的原因是①CaO+H2O═Ca(OH)2;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①:Ca(OH)2
猜想②:Na2CO3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②成立。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该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 。
方案二:乙和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乙同学观察到 ,证明猜想②正确。丙同学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拓展延伸】证明猜想②正确后,同学们想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滤液中存在NaOH.于是,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滤液中含有NaOH |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
【反思评价】丁同学认为步骤Ⅱ中的酚酞溶液也可用硫酸镁溶液替代,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A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
猜想1不成立 |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B |
猜想2不成立 |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C试管内溶液变红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KOH固体应__________保存。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