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溶质的种类 | B.溶剂的质量 | C.溶剂的温度 | D.溶剂的种类 |
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 ℃时、200 g很稀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 |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
C.加入足量20 ℃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B.要使t2℃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 |
C.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a>b |
D.t1℃时,6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 |
描述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蘸取 |
B.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
C.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a g甲和a g乙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然后升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B.升温至t2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溶液和乙溶液均不饱和 |
C.升温至t3 ℃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D.升温至t3 ℃时,甲溶液和乙溶液均不饱和 |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
C.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不一定变 |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30% |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甲溶液质量比乙溶液质量小 |
【改编】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气体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A.打开雪碧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喝下去后容易打嗝 |
B.雪糕拿出冰箱后,包装纸上出现小水珠 |
C.夏天下雨前气压过低时,鱼会浮起来 |
D.潜水员进行长时间深度潜水后,需在高压氧仓过渡才能上岸 |
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是因为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C.溶剂质量减小 |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溶解度:甲>乙>丙 |
B.50℃时,在100g水中放入33.3g乙,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
C.若要从甲溶液(含有少量乙)中提取甲,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
D.50℃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