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d点的意义是 (8) 。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 (9) g。
②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 (10) 。(用“>”“<”“=”表示)
③将t1℃ 一定量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可用图上的(11) 点表示;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 (12) 。
④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对所得三种溶液说法正确是 (13) (析出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Ⅰ.都是饱和溶液 Ⅱ.溶质的质量分数:B>C>A
Ⅲ.溶剂质量都不变 Ⅳ.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1)下图是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9) g/100g水。
②t2℃时,将33gKNO3加入到 (10) 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11) 。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12) 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描述正确的是 (13) (填写编号)。
Ⅰ.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
Ⅳ.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2)下图中a、b代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对自来水加热时,可观察到一定量气泡。由此可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14) (填“增大”或“减小”)。
②图中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气压 (15) 2个大气压(填编号)。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b溶液在点P时处于 ⒀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②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⒁ 克。
③除去a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
溶解、蒸发浓缩、⒂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④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⒃ 。
Ⅰ.溶质质量分数:b>a>c
Ⅱ.析出固体的质量a>b,c无固体析出
Ⅲ.溶剂的质量:a<b<c
Ⅳ.a、b是饱和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
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KNO3的溶解度 (9) KCl的溶解度(填“>”、“<”或“=”)。
②t1℃时,将50g KNO3加入 (10) 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11) 。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KCl时,可通过 (12) 的方法提纯。
④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来鉴别KNO3与KCl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13) 。
⑤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所加KCl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Ⅰ.实验②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14) (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Ⅱ.实验①、②、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表示为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15) (用“>”、“<”或“=”表示)。
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KCl(g/100g水) |
30 |
33 |
35 |
38 |
41 |
KNO3(g/100g水) |
21 |
31 |
45 |
65 |
88 |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KCl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若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KCl,可用 的方法提纯KNO3。
②KCl与KNO3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 _ (填序号)。
A.10℃~20℃间 B.20℃~30℃间
C.30℃~40℃间 D.40℃~50℃间
③30℃时,将15gKCl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KCl的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④某温度时,向100g 30% KNO3溶液中加入40g KNO3固体,溶液恰好饱和,则此温度KNO3的溶解度为 ,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 _(填序号)。
A.降温后,溶液质量减少
B.加水稀释,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C.升温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m(溶质)∶m(溶液)=3∶10
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
(3)t2℃时,将30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4)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a、b两物质20g,同时降低温度, 的溶液先达到饱和。
A图为实验示意图,在室温情况下,烧杯中盛装的是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盛装的是乙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装的是丙物质的溶液。当它们由室温升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而试管①中盛装的是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丙物质析出。B图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据此现象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室温时, (选填“烧杯”、“试管①”或“试管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上图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b或c);
(3)若乙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提纯乙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4)对于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在温度 时,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物大.
(5分)下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交点A表示的一条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足量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再将该溶液升温至t2℃(溶剂不蒸发),升温后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3)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请说明提纯的原理_______________。
氯化钾和硝酸钾晶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
0 |
10 |
20 |
30 |
40 |
KCl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1)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_______之间。
(2)在20℃时,将35gKCl加入到100g水中,形成的KCl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将温度升到40℃,形成的溶液_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下图中能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 (选填“a”或“b”)。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请你回答:
(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肥。
如图是A、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将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B(填“大于”“小于”“等于”)。
(3)t2℃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填“是”“不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是 。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
(2)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如图是A、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将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B(填“大于”“小于”“等于”)。
(3)t2℃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填“是”“不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是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加入浓硫酸后,装有甲、乙两物质的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 。除浓硫酸外,还可以加入 物质,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4)由此得出结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