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
(2)℃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3)℃时,将30g物质放人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此时若将温度由℃升至℃,还应再加入物质_______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15)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16) 。
③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17) 物质所加的量多。
④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8)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100g水 |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图中 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
②t1℃时,2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物质⒂克。
③t3℃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 ⒃ 物质。
④现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可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 ⒄ 物质。
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⒅ 。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
B.t2℃时,甲、乙物质溶解度相等,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
C.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溶剂不蒸发),丙物质溶液浓度可能发生改变 |
D.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是甲物质 |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杂质B时,提纯A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填一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2013年8月起,浦东居民全部喝上了青草沙优质水。
①在图1中,氯气的作用是 ,出厂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图2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③青草沙水含氯化钠、氯化钾和硫酸锂等矿物质。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Ⅰ.随温度升高,硫酸锂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Ⅱ.40℃时,12g氯化钾固体溶于25g水中,成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Ⅲ.上图中P点的含义是 。
Ⅳ.分别将100g氯化钠、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80℃降温至1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均为饱和溶液 |
B.溶液质量:氯化钠<硫酸锂 |
C.溶剂质量:两者相等 |
D.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硫酸锂 |
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
①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S()(15)S()(填“>”、“=”或“<”)。
②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是 (16)(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③t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 (17) 。若将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18) (填字母)。
A.溶剂质量 | B.溶质质量 | C.溶质质量分数 | D.硝酸钾的溶解度 |
④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要提纯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固体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19) 、 (20) 、 (21) 、洗涤、烘干。
⑤t℃时,在100g25%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所加硝酸钾固体质量(m)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下图所示,x= (22) (精确到0.1%);t与t1、t2的关系是 (23) 。(填编号)
Ⅰ. t<t1 Ⅱ. t1<t<t2 Ⅲ. t>t2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A、B、C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16) 。
②t2℃时4gB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g溶液,t2℃时B的溶解度是 (17) g/100g水。
③A固体中混有少量B,得到较纯净的A固体的方法是:(18) 。
④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19)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15)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16) 。
③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17) 物质所加的量多。
④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8)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100g水 |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11) (填名称),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2) 。
②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时 (13) ,若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pH应 (14) 7(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③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15) 。
A.面粉
B.白糖
C.纯碱
D.植物油
E.硝酸钾
④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则R是 (16) (填化学式)。
⑤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I)℃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17) ;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 (18)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II)将℃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有 (19) (填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丙 D.与t1℃时丙的饱和溶液混合
(III)℃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 (20) g(精确至0.1g)。
(IV)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21) (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分)下图1是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g溶液。
(2)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各35g分别溶于100g水中形成溶液,冷却到2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
(3)将4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45℃,所得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4)8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各6g分别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你认为图2中 (填“甲”或“乙”)物质是氯化铵。要使剩余的甲固体完全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2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KNO3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________(可多选)。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3)今年我区进行了部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考试,题目之一是“配制4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填序号)。
A.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B.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C.右盘中减少砝码 D.左盘中增加食盐
②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③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若配制过程中,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子上,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或“<”,或“=”)5%。
④在D中细口瓶所贴的标签上写出合适的内容。
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你认为_______(填A、B、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两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3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KCl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g。
(2)30℃时,将KNO3和KCl固体各4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将上述得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依据上表中数据,已绘制出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t的取值范围是 。(填字母序号)。
A.0℃~10℃ B.10℃~20℃
C.20℃~30℃ D.50℃~6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到超市买了一包碱面,包装袋上标明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该兴趣小组为研究其成分,称取样品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样品中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交流反思】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认为,要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还可以使用与盐酸所属类别不同的其他物质,如________、 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及该物质所属的类别)的溶液与样品反应,测定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即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