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2)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同时制得Na2CO3
和NH4Cl产品。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若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③t1℃时一小试管内盛有的Na2CO3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内,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X,发现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溶解,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所加物质X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小试管内固体物质逐渐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有 (填编号);
a.面粉 b.食盐 c.白糖 d.牛奶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1℃时,将50克的甲加入到100克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③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假设水分没有蒸发),则与原溶液相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3)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P点表示____________。
②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生石灰,再加入5mL水,几分钟后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编号),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④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在150g水中投入_____________g的B物质,溶液将达到饱和。
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
能形成 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溶液中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物质序号)。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降温结晶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探究溶质的种类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影响”,请你参与探究过程,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方案】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进行变量控制,该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点即可)。
【实验过程】某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在下表中。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在室温下,各取蒸馏水,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硝酸钾、熟石灰各1g,搅拌振荡,观察物质溶解情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
0 |
20 |
40 |
60 |
80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
0.173 |
0.165 |
0.121 |
0.116 |
0.094 |
(1)A是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8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当80℃的该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
(4)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成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溶液;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升温
B. 加入该溶质
C. 加入适量水
D. 降温
E. 加入足量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如下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依据图示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_________ (填“增大”或“降低”).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20℃时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熟石灰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 (任写一种).
溶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各图所示内容回答: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② 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③ 在图4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某同学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他向大烧杯的水中可加入下列物质是 (填序号).
A.氧化钙 | B.氯化钠 | C.氢氧化钠 | D.硝酸铵. |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用“<”“>”或“=”表示)
②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
③A中含有少量B,分离得到较纯的A的方法是 。
④℃时,将30A物质加入到50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⑤将℃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
某同学在学习溶液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上述实验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
(2)上述①②③烧杯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烧杯编号]。
(3)若要使烧杯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除了实验中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b表示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1)。(用“<”“>”或“=”表示)
②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写一种)。
③A中含有少量B,分离得到较纯的A的方法是(3)。
④℃时,将30A物质加入到50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4)(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⑤将℃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6)。(用“>”“<”或“=”表示)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S单位:g/100g水,t单位:℃)回答以下问题:
①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6) (填>、=、<)B物质的溶解度。
②20℃时,将20克A物质溶于150克水,得到的溶液是 (7)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8) 克。
③20℃时,将等质量的B和C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 (9) 。
④ 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10) 。
⑤ 将30℃时12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要加水 (11) g。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
20 |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 (g/100g水) |
K2CO3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KNO3 |
31.6 |
45.8 |
85.5 |
110 |
169 |
①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24)(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25) ;
③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 (26) ;
④20℃时,60g K2CO3固体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7) ;
⑤80℃ 时有KNO3饱和溶液(含少量K2CO3),若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宜采用实验操作方法是 (28) ;
⑥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 ,其结果如图2所示。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29) 。(填字母)
A.烧杯Ⅱ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Ⅰ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Ⅱ中溶解的是K2CO3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Ⅰ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Ⅰ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11) (填名称),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2) 。
②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时 (13) ,若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pH应 (14) 7(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③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15) 。
A.面粉
B.白糖
C.纯碱
D.植物油
E.硝酸钾
④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K2FeO42R + 4K2O + 3O2↑,则R是 (16) (填化学式)。
⑤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I)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17) ;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 (18)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II)将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有 (19) (填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丙 D.与t1℃时丙的饱和溶液混合
(III)t2℃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 (20) g(精确至0.1g)。
(IV)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21) (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