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不变 | B.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
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
B.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
C.红磷燃烧一停止立即打开弹簧夹 |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
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在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A.1︰2 | B.1︰5 | C.1︰4 | D.21︰79 |
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含氧气约21%,含氮气约78% |
B.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
C.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
D.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
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可能不足
②甲同学装置的气密性可能不好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插入燃烧匙速度可能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②④ | C.只有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
B.使用催化剂可使双氧水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 |
C.只有使用二氧化锰才能催化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 |
D.钢铁生锈、食物的腐败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 |
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
A.60 mL | B.80 mL | C.40 mL | D.20 mL |
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 | B.②或③ | C.①或④ | D.③或④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作燃料 | B.氮气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
C.铜能导电——可作电线 | D.稀有气体通电发光——作霓虹灯 |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实 验 装 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排水法收集氢气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
B.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一成不变的 |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
D.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有利于生命活动 |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20% |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稍过量 |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包装袋里充满氮气防腐 |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
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