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规范,很可能造成失败甚至酿成事故。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存放氧气 |
B. |
稀释浓硫酸 |
C. |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
D. |
称量氢氧化钠 |
已知: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和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 B. | 生成 的质量 |
C. | 固体中 的质量 | D.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 |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转化另一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在通常情况下,E为液体,其余都是气体。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E一定是水
B.物质C属于有机化合物
C.物质B、F都具有还原性
D.物质D具有可燃性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
B. | 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
C. |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D. | 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 |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实验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有、无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
B. |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 |
C. |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
D. |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
已知FeCl3和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包括以下的:
①实验温度 ②H2O2的浓度 ③催化剂质量 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C、H2、CO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人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C.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环境中反应 |
D.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
常温下,某气体无色、无味、无毒、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在实验室里采用如下装置且不需要加热制备该气体,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①和③ | B.②和③ | C.②和④ | D.②和⑤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 |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