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C.发现燃气(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应点火检查泄漏处 |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 |
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
B.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
C.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
D.“吹灭蜡烛”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
对下列实验操作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装置 |
硫在O2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O2中燃烧 |
探究燃烧条件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的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
B.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氧气的纯度 |
C.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 |
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A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瓶中剩余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探究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C中,烧杯①中溶液变为红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1)灯泡制作过程中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雾霾天气里人们常佩戴有活性炭滤层的口罩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性。
(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_____________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_________________(填1种)等。
(4)炒菜时不小心起火,可向锅内放入适量蔬菜,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灭火原理。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温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
D.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
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
B.“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
D.“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就是催化剂 |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在高温下也很难和氧气反应 |
C.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都是单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