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
B.清除酒精 |
C.降低酒精灯着火点 |
D.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入一块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快速压下,棉花就会燃烧起来,这主要是因为
A.乙醚使棉花的着火点降低 |
B.活塞压缩筒内气体,使乙醚汽化放热 |
C.活塞压缩筒内气体时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大 |
D.活塞克服与筒壁的摩擦做功,使筒壁内能增大 |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
D.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
B.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
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 B.没有与氧气接触 |
C.没有达到着火点 | D.水能灭火 |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钢铁的锈蚀 |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且原理相同 |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
D.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 |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A.在有图①标识的场所,我们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发生危险 |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 |
C.图③所示的原子所属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 |
D.用吸氧的方法克服高原反应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
下列做法(或认识)有科学依据的是( )
A.带上火把进入山洞进行科学探究 |
B.浴室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并拨打110 |
C.带上手电筒就放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 |
D.洗衣服时,用硬水比软水效果更好 |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或小常识往往包含着一些化学原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油锅着火时迅速加入大量青菜灭火②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污垢③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④煤气泄漏及时打开换气扇排气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