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实验室有一瓶因保存不当而吸收了水和二氧化碳的氧化钙,经测定该固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已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约为
A.33.7% | B.50% | C.66.7% | D.80% |
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B |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
C |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
D |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
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B.提倡饮用蒸馏水,实现健康人生
C.珍惜资源,实行资源永续利用
D.弘扬生态文明,共圆生态梦想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向一定量的AgNO3 Cu(NO3(2 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
B.图②是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关系 |
D.图④是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加入固体质量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关系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
C.在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里,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
D.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反应产生氢气和蓝色硫酸铜溶液 |
氢氧化铯(Cs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被称为碱中之王。氢氧化铯不仅具有碱的通性,氢氧化铯溶液还能与铝、锌等金属反应生成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sOH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B.CsOH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
C.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CsSO4 |
D.能与锌和铝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不一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O2、SO2、CO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所以它们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都是碱,所以它们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C.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被湿润,否则测得pH一定会偏大 |
D.H2、CO和CH4三种气体可作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它们都能燃烧并发出大量的热 |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生成了大量氧气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下列各种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大理石,CaCO3 |
B.火碱,纯碱,NaOH |
C.铁锈,氢氧化铁,Fe(OH)3 |
D.熟石灰,消石灰,Ca(OH)2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
A.杜绝污染源B.治理污染点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
使用的试剂 |
现象及结论 |
A |
酚酞试剂 |
如果溶液不变色,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
B |
硫酸铜 |
如果没有沉淀,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
C |
硝酸银溶液 |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
D |
氧化铁粉末 |
如果溶液变黄,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
A.A B.B C.C D.D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