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选择题
初中化学

把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分别滴加到装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只有乙表面产生气泡;再把甲和丙的金属丝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丙表面无明显现象.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 > B. > >
C. > >
D.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文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l0g样品与足量CO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馨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

A.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B.实验中通入CO的质量为4.2g
C.生成CO2的质量为2.4g
D.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溶液中,必须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开来的一组是

A.NaOH、FeCl3、MgSO4、NaCl B.KOH、HCl、CuSO4、KNO3
C.Na2CO3 、BaCl2、HCl、KCl D.Na2CO3、KNO3、NaCl、CaCl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 2 H C l 气体) 先通过 N a O 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 a O H 溶液[ C a ( O H ) 2 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 N a 2 C O 3 溶液,再过滤
C. 盐酸(硫酸) 先加入适量 B a ( N O 3 ) 2 溶液,再过滤
D. C a O 固体[ C a ( O H ) 2 固体] 加入过量水,再过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一定质量的铜粉
C. 将一定质量的 K N O 3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D. 向一定质量部分变质的 N a O 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 K O H K 2 C O 3 两种溶质,向其中加人lO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稀 H C l .恰好完全反应且溶液呈中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 7.45 g B. 14.9 g C. 5. 6 g D. 13 8 g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l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实验中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图2表示一定体积的气体X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反应(若反应生成水,水为液态),横坐标表示通入的氧气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反应前、后的温度与压强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l中oa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置的变化情况
②图l中c点表示上述混合溶液与碳破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③由图2可知,反应前X的体积为2L
④由图2可知,x可能是 C 0 C H 4
A.①④              B.  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 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
C. 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 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