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解答题
初中化学

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 2Cu+CO2↑,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m(C):m(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写一个即可)。

来源: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图二中E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E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F),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Ⅰ.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Ⅱ.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Ⅲ.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来源: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FeSO4•7H2O为原料制备铁红(Fe2O3)的一种方法如图:

已知“沉淀”时的主要反应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

(1)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FeO(OH)可表示为mFe2O3•nFe(OH)3 m n =   

(2)“沉淀”时需控制溶液的pH与反应的温度。

①“沉淀”时调节溶液的初始pH约为4,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溶液的pH为3.0~4.5,需不断加入物质Z调节溶液的pH,Z应具备的性质有  (填字母)。

A.能与酸反应

B.能与碱反应

C.不与FeO(OH)反应

②“沉淀”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  

(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与干燥。洗涤时被除去的沾于固体表面的阴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4)“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如图为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煅烧温度对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的影响。煅烧温度较低时,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较低,其原因是  。当煅烧温度达800℃时,继续升高温度,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降低,且铁元素质量分数升高,所得产品发黑,其可能原因是  

(6)用该方法制备Fe2O3,计算理论上13.9t FeSO4•7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可制得Fe2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目前,践行“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

(1)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

①空饮料瓶、废旧报纸应放置于贴有标志  (填字母序号,下同)的垃圾箱中。

②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镉、汞等有害金属,如果将其随意丢弃,这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土壤及  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应将其放入废旧电池专用收集箱。

③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餐厨垃圾沥干水分后放入家用垃圾袋

B.部分餐厨垃圾可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

C.外出就餐提倡“光盘行动”

(2)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①部分废旧塑料具有  (选填“热塑”或“热固”)性,可反复加工再利用。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工厂收集到一份金属废料,可能含有Al、Zn、Fe、Ag四种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组成,便于回收利用,现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

Ⅰ.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及少量固体剩余物,且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相等。该金属废料中一定含有  (填元素符号)。

Ⅱ.将Ⅰ中少量固体剩余物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选填“一定有”、“可能有”或“一定没有”) H2生成。

③建筑工地废弃的大理石边角料(主要成分为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可用于制备轻质碳酸钙(常用作牙膏中的摩擦剂)。已知:CaCO3 高温 ¯ CaO+CO2

Ⅰ.操作a的具体步骤包括  、洗涤、干燥。

Ⅱ.计算10g大理石边角料理论上最多得到轻质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

[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

[实驰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推理

实验结论

加入2g KNO3,搅拌

全部溶解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

再加入5g KNO3,搅拌

部分溶解

  

加热,搅拌

 解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再加入5g KNO3,搅拌

全部溶解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

析出晶体

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KNO3可用  的方法结晶

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搅拌

全部溶解

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

[实验反思]

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  

②实验步骤  (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③比较实验步骤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2)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

①天然气和煤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能产生  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l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  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  

来源: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样品:

(1)用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  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75g能与9.8g 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来源: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认识组成](1)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  ;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32、HCO3,依据酸根离子它们都可统称为  (填“碳酸盐”或“钠盐”)。

[比较性质](2)为比较室温是20℃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图1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各约1g 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5mL水和2滴酚酞试液,振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NaHCO3与水混合时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3)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图2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按图2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续实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  (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实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若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  (填“>”或“=”或“<”)m(乙)。

[拓展应用](4)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是  (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  

(5)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3,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3    (填离子符号)。

来源: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的目的是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

①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可用  (填字母),收集SO2的装置可用  (填字母)。

② 如图2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试管内  且液体变为红色,其中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  (填物质的化学式)。

来源: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1)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1所示。

①反应1的基本类型为  

②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部分转化关系见图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利用Na2CO3或K2CO3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NaHCO3或KHCO3,NaHCO3或KHCO3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吸收剂

Na2CO3

K2CO3

20℃最高浓度(g/L)

212

1104

价格(元/Kg)

1.25

9.80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  

(4)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反应如下:2CO2+3H2O 光照 ¯ C2H5OH+3O2,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 CO2,计算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探究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  

②C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  

来源: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硼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农业、医学、国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硼镁矿可制备硼,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2O3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  

(2)为加快硼镁矿石与浓NaOH溶液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回收副产物Mg(OH)2可制得流程  的反应物。

(3)H3BO3加热分解只生成两种氧化物,流程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根据流程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2O3+3Mg 一定条件 ¯ 2B+3MgO,理论上制备1.1吨的硼,需消耗镁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  ,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  ,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来源: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1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 (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3)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表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拓展延伸]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5)图2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6)图3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来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通滨临长江,将长江水净化处理可成为居民生活用水。

(1)水净化时先加入絮凝剂,沉降过滤后,通过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2)将硬水通过如图所示的阳离子交换柱后可变成软水(图中阴离子未画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①一个Ca2+可以交换出  个Na+

②阳离子交换柱长时间使用后,Na+变少,失去硬水软化功能而失效。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检验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的方法是  

(3)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取100mL经ClO2消毒后的饮用水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至弱碱性,加入足量KI充分反应,测得生成I2的质量为0.0254mg。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ClO2+2KI═2KClO2+I2,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计算该饮用水中ClO2的残留量(以mg/L计),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钉是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学习小组对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和盐酸除锈时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取四枚铁钉,按第图1所示进行实验。一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管

a

b

c

d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蒸馏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轻微锈蚀

食盐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较多锈蚀

(1)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钉锈蚀的条件是  

(2)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处理,易生锈。防止切过咸菜的菜刀生锈,处理的方法是  

Ⅱ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步骤1 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步骤2 将“步骤1”中装有铁钉和盐酸的试管长时间放置后,观察到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步骤1”中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

②“步骤2”中试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①铁锈中主要含有Fe2O3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③K3[Fe(CN)6]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铁锈消失是因为Fe2O3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对于问题②,实验小组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1: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表面产生的气体反应所致;

猜想2: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1]对“猜想1”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X的名称为  

(2)实验是验证  (填气体的化学式)与溶液中的FeCl3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2]请设计实验对“猜想2”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可能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  。(实验中必须用到K3[Fe(CN)6]溶液、FeCl3溶液和铁钉)

来源: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提出问题]

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交流反思1]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  

[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2]

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