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做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B的作用是 。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溶液。
(5)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 |
|
产物中有氧气 |
② |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 |
|
固体中有未反应的过氧化钠 |
③ |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
|
产物中有碳酸钠 |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 。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 。
【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
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 ;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 。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 。
(三)拓展交流
经査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2CO3+CO2+H2O=2NaHCO3
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
(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
【实验探究Ⅰ】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组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
乙组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
|
已部分变质 |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探究Ⅱ】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 (填“偏小”或“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 。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 。
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CO+CuO Cu+CO 2,H 2+CuO Cu+H 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 。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如果浓度不大,可暂不处理,或用水冲洗一下即可
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C、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
D、称量药品时,为避免药品腐蚀托盘,应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E、对于溶解时没有明显热量变化的液体,可用量筒完成溶液的配制
F、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 (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
如图1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 ,证明该气体为 .
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如图2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D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少量氧气,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药品是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 |
90 |
80 |
70 |
50 |
20 |
10 |
5 |
空气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50 |
80 |
90 |
95 |
点燃现象 |
安静燃烧 |
安静燃烧 |
弱的爆鸣声 |
强的爆鸣声 |
强的爆鸣声 |
弱的爆鸣声 |
不燃烧 不爆鸣 |
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②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如图,用胶头滴管向装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液体,能使气球变大,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请写出三种组合)
(1) ;
(2) ;
(3) 。
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可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是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纯净物A是打火机的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0.4g B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8.8g C和4.5g D物质。A物质的化学式为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一)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组成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二)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3)图1实验中,食用油溶解于 中,该实验表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4)图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为了探究 、 、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图2试管C中需要补全的一组试剂是 。
(三)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制法
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A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发生的变化是 。
(7)B装置中的现象是 。
(8)实验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 。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根据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图)回答问题:
(1)步骤Ⅰ除杂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二是化学方法,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 。
A.①Ca(OH)2②Na2CO3
B.①Na2CO3②Ca(OH)2
C.①KOH②Na2CO3
D.①NaOH②Na2CO3
(2)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写出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有 。
A.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析出的NH4Cl晶体可用作复合肥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 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③现有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 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4)用固体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若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② 。
(2)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填序号)
①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3)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发生装置先后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 (填字母代号)收集二氧化碳。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