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探究题
初中化学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nH2n+2 ,通式中碳原子数n = 18~30。
(3)碳氢化合物在常温时的状态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常温时的状态
丁烷
C4H10

戊烷
C5H12
液(油状)
癸烷
C10H22
液(油状)
十八烷
C18H38

二十四烷
C24H50

(4)多数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碳氢化合物或碳(黑色固体)和氢气。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探究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
 

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
导管口处出现火焰
III
继续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的现象
冷却至室温后,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
IV
 
用镊子夹住一片白瓷片,将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内焰处,观察现象
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

【分析和讨论】
(1)实验I中的实验现象为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实验III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4)实验IV的目的是                                                    
(5)分析实验IV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中有如下实验:将无锈铁钉浸入 CuS O 4 溶液,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展开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Al CuS O 4 溶液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1)预测 Al 能和 CuS O 4 溶液反应,理由是    

【进行实验】将一端缠绕的铝丝浸入 CuS O 4 溶液(如图),观察现象。

(2)铝丝表面未出现红色物质,原因是    

【实验改进】用砂纸将铝丝表面打磨光亮,将其浸入 CuS O 4 溶液,观察现象。

(3)填写实验报告单:

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1

铝丝表面有少量气泡;

铝丝周围出现蓝绿色物质

CuS O 4 溶液呈弱酸性,与 Al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蓝绿色物质成分待探究

2

24h后,铝丝仍光亮;

48h后,铝丝表面出现少量红色物质

红色物质是    ,说明 Al 能和 CuS O 4 溶液反应,但反应较慢

铝丝周围溶液逐渐变成无色,铝丝以下溶液仍为蓝色;

两层溶液界面清晰

反应生成的 A l 2 S O 4 3 为无色;

A l 2 S O 4 3 溶液的密度    (填“>”或“<”) CuS O 4 溶液

【深入探究】为研究上述异常现象,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继续开展探究。

资料:① C u 2 OH 2 S O 4 呈蓝绿色,不溶于水;

C l 可加快铝丝和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4)取出铝丝,将试管中的混合物分离得到蓝绿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欲加快 Al CuS O 4 溶液的反应,可加入的物质是    (填一种即可)。

【拓展应用】通过探究,同学们提出了铝制品使用的注意事项。

(6)下列食品不能长时间用铝制炊具盛放的是    (填序号)。

A.

食醋

B.

食用油

C.

面粉

D.

咸菜

来源: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演示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导电性实验,如图所示。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用品:

直流电源、导线、石墨电极、灯泡、带刻度的烧杯、温度计、开关。

100mL饱和 Ca OH 2 溶液。

实验现象:

灯泡发光,两电极分别有气泡产生,烧杯内液面下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周围出现较多白色浑浊物,溶液温度升高。

分析:液面下降是因为水被电解。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为    (用化学式表示)。

【提出问题】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物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作出猜想】

猜想Ⅰ: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

猜想Ⅱ:   ,溶质析出。

猜想Ⅲ:石墨电极与生成气体发生反应,导致产生白色浑浊物。

【实验探究】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物的原因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相同条件下的100mL饱和 Ca OH 2 溶液于大烧杯中,加热至演示实验溶液上升的温度(温度升高约4℃)。

溶液中几乎无白色浑浊物。

猜想Ⅰ   

将相同条件下的    mL饱和 Ca OH 2 溶液加热蒸发掉部分水(蒸发掉水的体积与演示实验减少水的体积相同)。

溶液中出现少量白色浑浊物。

猜想Ⅱ成立但不是溶液变浑浊主要原因。

向90mL相同浓度饱和 Ca OH 2 溶液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其余条件不变,重复进行演示实验操作。

两电极分别有气泡冒出,   

猜想Ⅲ成立且是溶液变浑浊主要原因。

使用铂电极代替石墨电极,重复进行实验③。

两电极分别有气泡冒出,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

【总结反思】

(1)白色浑浊物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主要浑浊物的成因    

来源: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以下做法不合适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芳芳认为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而婷婷认为只有化学变化,你同意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对粗盐中杂质(难溶性和可溶性)的去除展开相关探究.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①溶解,②过滤,③   (写操作名称),④计算产率.

(2)步骤②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写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提出猜想】

    甲同学:该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外,是否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4)【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可能含有镁盐(Mg 2+)和硫酸盐(SO 4 2 )等可溶性杂质.

②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 阴离子

OH

CL

SO

CO

Na +

Ba 2+

Mg 2+

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③Mg(OH) 2为白色物质,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aSO 4为白色物质,不溶于盐酸;

MgCO 3,BaCO 3为白色物质都能溶于盐酸.

(5)【实验设计】

①取少量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盐,溶于水配成溶液.

②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   盐.

③另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   盐.

(6)【实验结论】该盐含有可溶性杂质   

(7)【实验拓展】以下为乙同学设计的去除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试验流程:

①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   

②过量Na 2CO 3溶液用来除   离子(填离子序号).

来源:2016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请参与以下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一)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A装置是人教版教材设计的"测量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教材实验所需试剂是水和   (填物质名称),实验前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将水面上方空间准确分为五等分,该操作中一定要使用的仪器是   

(2)小华用A装置测定的氧气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任答一点)

(3)B装置也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4)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需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恢复到室温后读数即可计算出氧气含量,B装置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二)实验异常现象探究

在学校实验室开放日,小明用氯化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与稀盐酸等药品设计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验证实验,请参与他的实验过程。

【查阅资料】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NaHCO 39.6g;Ca(HCO 3216.6g

【实验设计】小明用稀盐酸和上述三种饱和溶液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四个验证实验

【实验预测】小明依据所学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规律预测,在Ⅰ~Ⅳ四个实验操作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共有   (填数字)个。

【发现问题】小明在实验Ⅱ中的操作中发现产生了白色沉淀X?

【提出假设】小明认为X可能是Ca(HCO 32    (填化学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理论计算】小明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经理论计算发现,X不可能是Ca(HCO 32

【实验探究】将实验Ⅱ中的白色沉淀X过滤后,取少量X固体于试管中并加适量水振荡,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X一定不是   (填化学式);另取少量X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一定是   (填化学式)

【拓展延伸】小明查询得知: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许多化学反应事实也证实;在不同条件下(如浓度、温度、颗粒物大小等),物质可能体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举例说明   

来源:2016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
方案一:如图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                   
方案二:根据如右图装置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气体应由          (填“a”或“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①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②                                    
【活动与探究二】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克)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m


(1)该实验中,如果装置中不加固态干燥剂(吸水不吸二氧化碳),则最终所算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CO2(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
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节日晚会上,小英同学表演魔术“滴水生火”,向包裹着过氧化钠( N a 2 O 2 )的脱脂棉上滴几滴水,脱脂棉着火燃烧,魔术表演成功。同学们很感兴趣,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协助完成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

Ⅰ. 2 N a 2 O 2 + 2 H 2 O 4 NaOH + O 2 ,反应放出热量

Ⅱ. BaC l 2 CaC l 2 溶液显中性, N a 2 C O 3 溶液显碱性

(1)同学们通过认真分析,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得出了脱脂棉能燃烧的原因    

(2)将燃烧后的残留固体在烧杯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加足量水溶解,无气泡产生,同学们得出结论,残留固体中不含    ;同时有同学认为残留固体中可能含有 N a 2 C O 3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3)同学们将(2)所得混合液过滤,并设计实验对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滤液中溶质为 N a 2 C O 3

ii

将i所得混合液,静置,往上层清液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

   

(4)部分同学认为往滤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点燃酒精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 12H 22O 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来源: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蒸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

(1)【推断】观察到D中黑色固体变红,则B中生成的气体是   

(2)探究B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碎瓦片能防爆沸,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2.铁的氧化物中,只有Fe 2O 3是红棕色,其余均为黑色,只有Fe 3O 4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探究】B装置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 3O 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成分再利用】若将B装置中剩余的黑色固体ag,经过一系列转化,全部变为红棕色固体Fe 2O 3(假设转化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增加的质量为x,则x的取值范围为   

来源: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密闭的飞船舱中是如何获得氧气并净化舱里的空气呢?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过氧化钠(Na 2O 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成氧气,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氧气

【实验步骤】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目的,作出了如下实验设计,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 2与Na 2O 2反应,选择装置的组合顺序是B→   E→F (填装置编号),你选择该装置的目的是:   

(3)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氧气,还需将上述所得氧气先通装置C、E,最后用装置G来收集,其中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E 的作用是:   ,证明气G中氧气你收满的方法是:   

【反思与评价】

(4)反应后装置F中的过氧化钠固体是否完全反应?

取少量该固体与试管中,加入水后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过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

(5)某同学还想到实验室用装置A也能制得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飞船舱内不能用此法提供氧气请说明理由:   (合理即可).

来源:201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分碱性、酸性、中性三种类别。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碱性干燥剂,其成分为 NaOH CaO ,它吸水能力强,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在实验室应密封保存。

【学习交流】碱石灰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分析

原因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原因二:   

实验室有一瓶因敞口久置后变质的碱石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讨论与探究:

【提出猜想】变质的碱石灰除含水以外,可能还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一: NaOH Ca OH 2

猜想二: NaOH Ca OH 2 CaC O 3

猜想三: NaOH CaC O 3

猜想四: N a 2 C O 3 Ca OH 2

猜想五: N a 2 C O 3 CaC O 3

【提出质疑】

兴趣小组部分同学认为猜想   不合理,应改为    

【查阅资料】兴趣小组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将常见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整理如下:

氯化钠

硝酸钠

碳酸钠

氯化钙

硝酸钙

氯化钡

硝酸钡

硫酸铜

中性

中性

碱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酸性

【实验探究】

取少量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

(1)若发现样品完全溶解,则证明猜想    正确;

(2)若发现样品未完全溶解,过滤后得到滤渣M和溶液N,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一:向溶液N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    ,仅根据此现象不能证明任一猜想是否正确,原因是    ,在此基础上,应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五正确?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向滤渣M中加入适量盐酸,可看到有气泡产生,反应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干燥剂的选择要视被干燥气体的性质而定,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同理,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总之,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来源: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活动一:用酸碱指示剂探究酸与碱反应的过程。

【实验1】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3mL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1、2滴酚酞溶液

  

加入稀盐酸后,NaOH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浓度减小,进而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向上述溶液逐渐滴入稀盐酸,振荡

溶液刚好褪色

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2滴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振荡后,再次滴入微量稀盐酸,振荡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   g。

(2)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加入   (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A.MgCl 2溶液

B.稀H 2SO 4

C.AgNO 3溶液

D.Ba(OH) 2溶液

实验活动二:用变色硅胶验证酸与碱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2】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讨论与交流】

(3)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小芳认为【实验2】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   

来源:202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来源: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石灰石和钟乳石”时,小明和老师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小明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1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不变色
老师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如图2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没有反生化学反应,其本质原因是            
(2)老师的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         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若老师实验时夹持的石灰石质量为10克,灼烧完全后剩余固体为5.6克(所含杂质在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 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