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慢慢渗出 |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
C.肠液不能消化淀粉 |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
如图,阿拉伯数字代表的器官中,所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淀粉、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 )
A.4和6 | B.1和5 |
C.6和8 | D.5、 6和8 |
能被口腔中唾液淀粉酶消化的物质是( )
A.淀粉 | B.蛋白质 | C.脂肪 | D.麦芽糖 |
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试管 |
加入物质 |
温度 |
时间 |
加入碘液 |
1 |
淀粉糊+唾液 |
37℃ |
5分钟 |
不变蓝 |
2 |
淀粉糊+胃液 |
37℃ |
5分钟 |
变蓝 |
3 |
淀粉糊+唾液 |
0℃ |
5分钟 |
变蓝 |
A. |
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B. |
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
C. |
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
D. |
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
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掉人气管,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使声门裂开大 | B.气流冲击使喉腔扩大 |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人口 | D.环状软骨扩大 |
在口腔里细嚼馒头或饭粒,觉得有甜味,这是因为
A.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 B.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C.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 | 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相一致的是
|
实验名称 |
实验材料 |
使用目的 |
A |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
生理盐水 |
保持细胞形态 |
B |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
碘液 |
染色 |
C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20%食盐水 |
细胞吸水 |
D |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酒精 |
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
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长约5~6米 |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
C.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下列关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
B. | 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 |
C. | 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
D. | 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
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在4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 | 1号试管内溶液退色 |
B. | 2号试管内溶液无色 |
C. | 3号试管内溶液变蓝 |
D. | 4号试管内溶液无色 |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设计了如下两组实验(①和②是试管编号)。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下列的更改不正确的是( )
编号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① |
淀粉液+2ml唾液 |
充分搅拌:100℃水浴加热1分钟 |
加2滴碘液 |
② |
淀粉液+1ml清水 |
充分搅拌:100℃水浴加热1分钟 |
加2滴碘液 |
A.②号1ml清水改为:2ml清水 B.①②号100℃改为:37℃
C.②号充分搅拌改为:不搅拌 D.①②号的1分钟改为:10分钟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