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3)该图若构成生态系统,还应该包括生物部分中的 和 部分.
(4)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最少的应该是 .
(5)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 关系,另一种是 关系.
(6)如果某种原因狐和鹰的数量减少,对草数量的影响是 .
下列是某生态系统的生物,请根据图回答:
(1)写出所有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兔、狐等属于 ,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是 。
(4)如果将狐、鹰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兔的数量短期内将会 。
我们学校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发现树苗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给鸟类吃了,这是生物间的关系。我们学校的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树苗。问:
(1)这说明植物间存在 关系,动物间存在 和 的关系。
(2)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 和 两类。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 。
(2)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统称为 者。
(3)图中有 条食物链。
(4)如果狐大量减少,那么鼠和兔将会先 。
(5)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6)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和 。
(7)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成百上千个个体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利于生存。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体现的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是是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变化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能够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重新利用。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简图,请你直接用图中代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对水循环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失最少的食物链是
(3)若此生态系统被含汞、铅等有毒物质的废旧电池污染,则在[来源 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4)在此生态系统中,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物种丁消失,则数量有可能变化的其他生物有 。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是 。
(2) 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填增加或减少)。试写出一条图中的食物链 。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又会处于相对_____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能力。
如图是某地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请你结合所学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青蛙与吃虫鸟之间是 关系,吃虫鸟与食草昆虫之间是 关系.
(2)图中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生物是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图中除没有出现分解者外还应包括 .
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小王同学对自家的水稻田进行实地调查,绘图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__________。
(2)该食物网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
(3)图中螟虫与田鼠之间是________关系。
(4)若人为大量捕杀青蛙、麻雀,导致虫灾爆发,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