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进行了如下验证实验:
(一)实验原理: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可以根据这一颜色变化来判断植物是否发生光合作用。
(二)材料用具:盆栽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是白色的,无叶绿体)、不透光的黑纸片、曲别针、大小烧杯、培养皿、滴管、镊子、酒精灯、三角架、铁丝网、火柴、酒精、碘液等。
(三)实验步骤: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有固体NaOH的透明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
③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M、N,去掉黑纸片。
④将叶片M、N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把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然后把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四)请根据实验来完成以下的问题:
(1)实验步骤①的处理目的是: ;步骤②中固体NaOH所起的作用是 。
(2)预测ABCD四部分的实验结果: 。
(3)实验结论: 。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M的所有细胞内都能始终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请你根据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的体会,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这样做的原因是 .
(2)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一个不同,这个变量是 ;
(3)如果要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则应该设计出 和 的对照实验;如果要探究“水分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这时的实验变量则是 .
鲫鱼能在光线很弱的水中游泳,但不会和水中的石块或其他物体碰撞。其原因是什么?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 。
(3)制订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小明采集了一些蚯蚓,分别放在甲、乙、丙三个瓶中饲养,在放蚯蚓之前,甲瓶装有湿土,乙瓶装有干燥细土,丙瓶空着,结果发现:
(1) 瓶中的蚯蚓死去了,原因是 。
(2) 瓶中的蚯蚓生活的最好,原因是 。
(探究实验题:这是小明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鼠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控制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因此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 _____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收集所有同学的实验记录、
(6)得出结论: 。
(7)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 。
(8)对于收集到的多组数据,我们将进行算 的处理,
来减少 。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某小组在 “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____,乙组_______。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_________,乙组植株___________。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杀死昆虫,可以作为自制毒瓶的毒剂.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杏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杏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B瓶中除不加杏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0.3克重的蚱蜢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蚱蜢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时间 实验处理 |
60秒 |
70秒 |
80秒 |
A瓶:加入捣碎的杏仁,加水 |
活跃 |
不活跃 |
死亡 |
B瓶:不加杏仁,加水 |
活跃 |
活跃 |
活跃 |
请回答:
(1)在实验中,A瓶和B瓶除是否加入杏仁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___ _.
(2)实验结果表明,杏仁______(能、不能)杀死昆虫.
(3)有人认为蚱蜢不是杏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______.为什么?______.
(4)如果要你证明捣碎的杏仁只有加水后,才能起到毒剂的作用,则需要设置C瓶与A瓶进行对照,C瓶的实验处理是______.
(5)该实验如果每组只用1只蚱蜢,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6)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下侧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若将l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l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 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作对照实验?______为什么?______.
(3)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如何处理?______.
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装置有 组对照实验。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3)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4)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 ,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5)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 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改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总是只吃桑叶,而不吃其它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1)实验用蚕的来源:① 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 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填序号)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变量: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每一组蚕的数量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 用1只蚕 ② 用10只蚕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 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时间 地点 |
裸地 |
草地 |
灌丛 |
早上 |
平均值:44.7% |
平均值:64.7% |
平均值:78% |
中午 |
平均值:16% |
平均值:30.3% |
平均值:39% |
晚上 |
平均值:41.3% |
平均值:54.3% |
平均值:59.3% |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空气湿度最小的地点是 ,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地点,植物的 和 是不同的;而早、中、晚不同的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最小的时间是 。所以,生物会 环境。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