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析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下图(一)甲、乙温度不同,看出甲温度升高了说明甲中的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_________。
(2)根据图(一)丙、丁中的现象得出萌发的种子消耗了_________.
(3)根据图(二)甲、乙的现象得出萌发的种子产生了_________(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4)呼吸作用的意义:①释放的能量主要供用于_____________②以_____的形式释放.
(5)呼吸作用的应用:农田及时排涝和松土,花盆下有空,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小敏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的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分成等量的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
据此,请分析回答:
(1)小敏的实验中有_________组对照试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____。
(3)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
(5)小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仓库时,发现墙角潮湿的拖布和扫帚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拖布和扫帚时,鼠妇迅速爬走。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设计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5)做完实验后,你是怎样处理这些鼠妇的?
下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应该加入的是_______,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____作用。
(3)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______________,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2号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瓶号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OC |
5 OC |
25 OC |
(1)本实验中包含 组对照实验。甲组与丙组的变量是 。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 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 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组实验之所以最先腐败,是为其提供了 。
(3)请就家里的牛奶保鲜提一条合理建议: 。
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活动:选取三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如下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右下表的数据。请分析:
小白鼠 |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A |
5分55秒 |
4分34秒 |
2分9秒 |
B |
4分27秒 |
3分13秒 |
1分40秒 |
C |
7分51秒 |
5分34秒 |
2分25秒 |
(1)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是建立在 因素的基础上的。
(3)根据下图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 ,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选填“强化”或“弱化”)。
(4)根据本实验,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
做出假设: 。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纸盒一个,
玻璃板一块。
(2)、实验装置:以长方形纸盒中线为界,一侧铺一层湿润的土壤,另一侧铺上干燥的土壤,盒上盖上玻璃板,置于暗处,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湿润处和干燥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干燥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1 |
2 |
湿润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8 |
19 |
18 |
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在实验中,用2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
探究题:探究实验:光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请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一)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面包虫,木盒。
实验装置:利用木盒和课本,创造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1、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面包虫放入实验装置,在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面包虫,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处的面包虫的数目,统计10次。
(四)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试验方案做实验。得出以下结果: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面包虫数
环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阴暗 |
6 |
6 |
7 |
8 |
9 |
8 |
7 |
7 |
8 |
8 |
明亮 |
4 |
4 |
3 |
2 |
1 |
2 |
3 |
3 |
2 |
2 |
(五)本实验的变量是 。
(六)得出结论: 。
(七)为什么要选10只面包虫做实验? 。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时间 地点 |
裸地 |
草地 |
灌木丛 |
早上 |
平均值:44.7% |
平均值:64.7% |
平均值:78% |
中午 |
平均值:16% |
平均值:30.3% |
平均值:39% |
晚上 |
平均值:41.3% |
平均值:54.3% |
平均值:59.3% |
(1)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填“裸地”、“草地”或“灌木丛”)。
(2)早、中、晚不同的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最小的时间是 。所以,生物会 环境。(填“影响”或“适应”)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叶,而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那仙人掌有机物的“加工厂”在哪儿呢?某小组展开探究。
实验准备 开花的仙人掌(如图)、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等。
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茎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含有椭球状的叶绿体。
实验步骤 取图中 和 两器官,用切片刀将它们切成 ,分放在两个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备用;取两片 ,在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毛笔蘸取要观察的部位,放入中央清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用 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两片临时装片,并帖上 。
实验结果 一个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椭球状绿色颗粒,另一个看不到。
实验结论 是仙人掌有机物的“加工厂”。
将20只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饲喂少量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B组蝌蚪则按常规发育。
(1)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B组实验起到_________作用。
(2)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一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____________的。
(3)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土壤和饮水中缺少_______,婴幼儿患_______症的可能性较大。
下图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下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图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做此实验时使用_________(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你认为图乙中数字[ ]所指的是毛细血管;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3)把显微镜的目镜由5倍换成10倍,视野会变____________(“明”或“暗”),细胞数目会变_______(“多”或“少”)
李明同学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一.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
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
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
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
(3)种植植物:
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二.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对照(如上图)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____________;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_________ 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它们的根从“蚁巢土”中吸收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根能吸收它们的原因是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是:蚁巢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上述实验,提出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
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 ,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
(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
(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
(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
(5)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你在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时,会发现培养皿 中的没有菌落生长。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
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右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