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生活方式”的活动中,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将罩上塑料袋的植物置于暗处5~6小时后,打开阀门,轻轻挤压塑料袋,使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原因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 (气体)。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后,由木质部的________自下往上运输到叶片。
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
(2)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她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 。为什么?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你一起来完成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实施计划:
a准备好实验材料,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纸板,一侧盖玻璃板,形成 _____ 和 _____两种环境。
b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两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4)得出结论:
a观察的结果:黑暗一端的鼠妇数量比明亮一端的 (多或少)。
b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
A.叶片不作处理 |
B.在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 |
C.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 |
D.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 |
将这四株嫩枝插到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并在清水的上面滴加油,同时放在阳光下。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到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下:
(1)曲线Ⅰ代表的两组装置是 、 。
(2)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 ;
(3)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瓶号 |
种子的数量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
实验结果 |
1 |
2粒 |
瓶子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25℃ |
萌发 |
2 |
2粒 |
无水25℃ |
未萌发 |
3 |
2粒 |
瓶子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0℃ |
未萌发 |
4 |
2粒 |
水淹没种子25℃ |
未萌发 |
(1)实验中,共构建了几组对照实验?_________
(2)如果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应该选择1号瓶和______号瓶作为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号瓶和3号瓶能否形成对照试验?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用1号瓶与2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
(5)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两组瓶子做对照实验。
(6)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
(7)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 方面寻找原因。
实验题
(1)上图是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方案,老师和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他有2处的设计不科学,请你指出是哪2处并说出理由(或修改方法):
第1处 ,理由(或修改方法) 。
第2处 ,理由(或修改方法) 。
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依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和你的实验经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现象记录:
A.白边(甲)现象:
B.遮光部分(乙)现象:未变蓝
C.未遮光部分(丙)现象: 。
(2)实验中,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光合作用是在 内进行的。
(3)实验中,乙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 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4)填空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 水————→有机物+氧气(储存能量)
叶绿体
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各种下10粒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花盆 |
光线情况 |
温度℃ |
水 |
甲 |
向阳处 |
20 |
湿润 |
乙 |
向阳处 |
20 |
干燥 |
(1)从上述实验可知,这位同学研究的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2)这个实验遵循了对照实验设计时的 变量原则。
(每空2分,共10分)某组同学以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设计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组 |
温度(℃) |
湿 度 |
空 气 |
种子数(粒) |
发芽率(%) |
A |
5 |
潮湿 |
充足 |
50 |
2 |
B |
26 |
潮湿 |
充足 |
50 |
98 |
C |
26 |
干燥 |
充足 |
5 |
0 |
D |
26 |
潮湿 |
? |
50 |
0 |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组C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_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
(3)用A.B两组作对照时,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适宜的条件下,B组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D,请完善这组实验:空气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2→6→1→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2)6中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4中滴加的液体是 ,5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7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还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下面是探究教室里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请你帮助设计完成。
材料用具:1号和2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透明胶带,放大镜。
1.提出问题:教室的空气里有细菌和真菌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并实施:
(1)1号培养皿处理方法: 。
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
把两个培养皿放在 。
4.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1)1号培养皿 。
(2)2号培养皿 。
(3)结论是 。
通过实验可知细菌和真菌适合于生活在 等环境中。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你的猜测是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第2步: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在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②号试管注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充分的搅拌。
第3步: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第4步:在2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夜,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①你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由于你的大意,某一步操作失误导致了实验现象不明显。请判断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在的原因是 。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
(4)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5)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你分析原因是 。
(共8分)(2009,南州)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试 管 |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
水 温 |
时 间 |
试 剂 |
加碘后的 现象 |
1号 |
淀粉﹢唾液 |
0℃ |
10分钟 |
碘液 |
|
2号 |
淀粉﹢唾液 |
80℃ |
10分钟 |
碘液 |
|
3号 |
淀粉﹢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4号 |
淀粉﹢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C.来自于空气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