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生产厂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A ;
②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B ;
③ 将步骤 ② 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④ 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下表:
温度/ ℃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果汁量/mL |
8 |
13 |
15 |
25 |
15 |
12 |
11 |
10 |
请回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_______________℃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实验 ①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回答与“测定种子的成分”的实验有关的问题:
(1)取一些干燥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试管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说明小麦种子含有。
(2)取一粒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色的灰,这说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
(3)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清水中反复揉挤,从纱布中渗出的白色的物质主要是,包内剩下的黄白色的胶黏物质主要是,取一小块放入培养皿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后,变为色。
(4)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这说明了花生的种子中含有。
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试验,请分析总结试验结果。
(1)本实验共有________组对照试验。
(2)已萌发的种子所满足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
(4)第(3)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
(5)第(4)粒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可能萌发?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下侧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若将l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l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作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题:
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韭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绿色;韭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黄色。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有关的科学研究证实,黄白色的叶中没有叶绿素。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制定计划:将两头同样大小的大蒜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盘中,A组放在光照的环境中培养,B组放在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培养,定时浇水,管理。
(4)、上述实验方案中,A组对B组起______________作用。
(5)、该实验证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同学做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放在25℃的环境中,1、2、3号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装置中,1、2号种子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______; 2、3号种子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____ ______。
②经过一次实验,小宝发现只有2号种子会萌发,于是他得出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请问,要得到这样的结论,该探究实验须在哪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a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b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
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______________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瓶。
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几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试管 |
实验设计 |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
1号 |
馒头块+2 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
变蓝 |
2号 |
馒头屑+2 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
不变蓝 |
3号 |
馒头屑+2 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
变蓝 |
4号 |
(1)1号、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唾液中___________把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将你的实验设计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填在上表4号试管所对应的空白处,你认为应选___________号试管作为对照组。
某学习小组为了了解甲状腺激素对青蛙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 |
A玻璃缸 |
B玻璃缸 |
步骤一 |
500毫升池塘水 |
500毫升池塘水 |
步骤二 |
水温25℃ |
水温25℃ |
步骤三 |
同期孵化出的蝌蚪1只 |
同期孵化出的蝌蚪1只 |
步骤四 |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
步骤五 |
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 |
不加甲状腺激素 |
步骤六 |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
⑴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一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是一组对照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本实验应重复进行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
⑴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________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⑵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制定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实施计划(按实验计划进行)
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
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物质A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物质B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如图所示,试问:
(1)在这个实验中,探究两组变量,要使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放入的物质A为______________;要使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放入的物质B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 左右温水中,5~10 min后取出,滴加碘液,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
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总是只吃桑叶,而不吃其它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1)实验用蚕的来源:① 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 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填序号)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变量:
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每一组蚕的数量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 用1只蚕② 用10只蚕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填“能”或“不能” )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 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