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 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 发声的。她又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
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 _可以传播声音.
如图(12)小明将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表明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C.频率小于20000H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 |
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 D.声音产生的原因 |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____和__________。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__________较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一些 |
我们接打手机时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动物能用声音进行交流,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
听众在音乐厅听到美妙的歌声是通过 传到耳朵里的,声音是歌手声带 产生的,听众对熟悉的歌手不用看只听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通过声音 分辨的,男高音歌手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
以下有关声音的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用卡片划梳子的齿,快划和慢划听到的声音不同。.
丁.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罩敲响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甲说明了 ;
乙和丁说明了 ;
丙说明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 米.某声源1分钟振动60次,频率为 Hz,是人耳听不到的 。古代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 比空气中_____的缘故.(选填“快”或“慢”);
暑假,几位同学到野外游玩,到了一个岩洞洞口时,带的手电筒出了故障,里面黑呼呼的,还有“呜---呜-----”的声音传出,好奇的小勇想进出看看,但又有点怕,聪明的小慧将包里的小镜子举在手上说“我可以让洞里面变亮!”
⑴请在图11中画出小慧是如何使洞里面变亮的.
⑵岩洞里的“呜---呜-----”的声音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⑶小胜在修手电筒,拆开灯头,只是将灯泡拧紧了一点,手电筒就亮了.由此请你判断手电筒出
了什么故障?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