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做。
堆雪人
寒风吹,雪花飘,堆个雪人个子高。
我给雪人穿单衣,外面又套大棉袄。
太阳公公怕他热,把他的衣裳全脱掉。
光着身子还冒汗,越流汗水个越小。
(1)选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 小 热
大——( ) 低——( ) 冷——( )
(2)与“高”韵母相同的字有哪些?
小 飘 热 袄 套
我爱秋天的田野
秋天到了,高高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远处的枫叶红了,像一片红云。近处是金黄的稻田,稻子笑弯了腰。秋风吹来,田野里翻滚着金色的波浪。 稻田旁边有一片果园,果园里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火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 我爱秋天的田野。
(1)选词填空。
苹果 柿子 梨 波浪
黄澄澄的( ) 火红的( )
红彤彤的( ) 金色的( )
(2)描写大雁往南飞的句子是:( )
A.秋天到了。
B.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
湖 水
白天,它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照着随风飘荡的垂柳和阳光下盛开的鲜花,照着小飞机一样的蓝蜻蜓,还有那翩翩起舞的花蝴蝶……
夜晚,它变成一个浴盆,小星星们到这里来洗澡,“哗啦,哗啦!”看,他们洗得多么干净,笑得多么痛快……
(1)找一找,填一填。
( )的鲜花 ( )的垂柳
( )的蓝蜻蜓 ( )的花蝴蝶
(2)短文告诉我们白天湖水是( ) ,夜晚又变成 ( ) 。
(3)你见过湖水吗?在你的眼中,湖水还像什么?
小花猫
小花猫真可爱!它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两只尖尖的小耳朵。大头下面一双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大概(ɡài)它正在睡觉吧!再看那又黑又长的眼睫(jié)毛直直地搭在粉红色的小脸蛋上,更显出它的妩(wǔ)媚(mèi)。微微上翘(qiào)的小红鼻子此时好像发出“呼噜呼噜”的打鼾(hān)声。俊(jùn)俏(qiào)的三瓣嘴稍稍向上张开,好像告诉人们,它正在做着甜美的梦哩!
(1)这篇短文有( )句话。短文写出了小花猫( )时候( )的样子。
(2)短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花猫的( ) 和( ) 。
(3)照样子写词。
圆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黑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复”音序为 ,部首为 。“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重复;②恢复;③再,又;④答复。在“一去不复返”中应选第 种解释。
(2)照文中的第一句仿写。 了,有 时候;
了,有 时候;
(3)选择。“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 向聪明的人询问我们的时候去哪儿了。B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过去日子的留恋。
(4)结合课文填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是因为
。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
阅读《乡下人家》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 )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与下面的词语相近的词语。
融洽——( ) 特别——( )
(3)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4)用“——”划出一句拟人句,你也写一句。
(5)文中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写序号)
① 提出问题,总起作用 ②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③ 承上启下,过渡
(6)你喜欢文中的那句话,用“ ”标出,并说说原因。
(7)你觉得自己的家乡哪些景点很美丽,令人向往?
自主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 “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 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潮难已:
(2)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阅读短文答题。
秋天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____ ”画出来。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照样子写词语
果实累累______ ______ 黄澄澄 __ __ ______
翩翩起舞____ _ ______ 大大小小_____ _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争芳斗艳:
美不胜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uo hé)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ín píng)谁怎么呼(换 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zhǐ zhí)。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短文选自( )的《 》,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课文是《 》 。
(2)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3)找出一个描写猫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词写在括号里。( )
(4)用“ ”画出写猫很乖的句子。
好段子,细品味。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把它丈量。
勇敢地去吧,亲爱的朋友们,
崭新的世界就在我们的前方!
(1)“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 , “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指 ,
说它珍贵是因为 。
(2)“三百六十五里路”指 ,“丈量”指 。
(3)“崭新的世界”指 。
好段子,细品味。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 了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连大阳也不知道!
(1)“花睡醒了”、“虫子在说话”这是采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①哪些动、植物“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②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3)羡慕它们吧?说说你心中的自由。你愿意
阅读链接。
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北,是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阿里山古木参天,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林区,有台湾“森林宝库”之称。
森林、云海、樱花是阿里山的三大奇观。每年春暖花开时,山上遍布洁白或粉红的樱花,就像天上的彩云落在了山中,景色瑰丽无比。
风景区中以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最为有名。登上阿里山的最高峰——大塔山,可见远处峰峦起伏,若隐若现;脚下云雾飘荡,耳边松涛阵阵,令人流连忘返。每当朝阳升起,苍茫的云海更是气象万千,可与黄山云海媲美。阿里山上的祝山顶上,有座观日楼,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处。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太阳升起时始为椭圆形,沉下后再跃起,则为圆形,此时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媲美(bǐpì) 宝藏(zàng cáng)
海参(cān shēn) 参天大树(cān shēn)
(2)品读句子。
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
①从带线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请你用带线的词语写一段话。
(3)文章具体写了阿里山( )、( )、( )的美丽景色。 最后一段写了: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从这句话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1分)
(一)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按短文中拼音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汉字。
(2)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 )
(4)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在生活中,请把自己受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 生命》节选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 )不能动弹了。但她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在文中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我震惊的原因是:
①飞蛾的生命力强。( ) ②飞蛾的求生欲强。( )
(3)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 )
A.语调上扬,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B.语调下降,读出作者对小生命的怜爱之情。
(4)他们是这样理解本文课题的,你同意谁的意见?请在( )内打对号。
小强:用“生命”一词重叠作课题,说明生命在成长。 ( )
小明: 用“生命 生命”作课题,说明动物、植物都有生命,都是生命体。( )
大东:将“生命”一词叠作课题,是强调生命的重要。表达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 ( )
(5)读了《生命 生命》一文,你能想到雷锋的一句名言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精读感悟。
(1)用“ ”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
从外貌描写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身材___________,皮肤___________,牙齿___________,性格憨厚的挑山工。
生活中有没有萍水相逢的某个人,却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请抓住他(她)的外貌特征进行片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 )的话,似乎( )着( )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 ),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
挑山工的话中饱含着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作者为什么不换掉这幅画,他需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