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时,哪位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开创科举制的先河?
(2)唐朝时,读书人要想做高官必须参加当时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试?
(3)明朝时,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请说明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4)我们今天读书与古代读书目的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君主权力逐步强化的历史,改革行政机构是其中的重大举措,简述唐、元、明、清是如何改革中央、地方行政机构来加强君权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内部包含了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大矛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回答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
(2)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在地方行政制度建设上,秦朝和元朝各有何开创性的贡献?
(3)依据上述回答指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两大矛盾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图二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
(2)材料二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现选取部分史实,对此作一简要梳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的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请问他是谁?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5)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
(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综合探究: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中国历代帝王不断强化这种政治体制,此制度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巨、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其中“三省”的长官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请问“三省”中尚书省的职责是什么?(2分)
(2)造成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变化原因的是哪位皇帝采取的什么措施?(3分)此外,这位皇帝设立的特务机构叫什么?(1分)
(3)据材料三回答,军机处是清朝哪个皇帝开始设立的?后来哪个皇帝进一步加大了军机处的权力?(2分)
(4)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控制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2分)你有什么看法?(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综合探究: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ǔ)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2分)创立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科第之设”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分)在唐朝“科第之设”这种制度分为哪两大类?(2分)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2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
材料二 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以做官。
材料三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1)试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2)唐朝延续并完善了科举制,试举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明朝科举制规定的考试范围是什么?规定的作文格式创作的文章被称作什么?这一系列规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朝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期,广州一举人欲赴京赶考。但究竟从内河前往,还是沿海北上,他举棋不定。听说海边不够太平,考虑再三,终于打定主意,欣然北上。
请回答:
⑴他走的应是哪条路线?为什么?
⑵为了时常温习功课,这位举人的书箱里会放哪类书?为什么?
⑶你觉得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危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核心的皇帝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但国家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若干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自以为功德无量,令群臣商议 国君的称号。臣下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秦王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 历代 君王最尊崇的专称。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对臣民的生命和财产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不仅可以制定法律,而且可以超越法律,为所欲为。  
材料二 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进一步完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之中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各部门政令的贯彻与执行都要秉承皇帝的旨意,国家的政治权力逐步由地方集中到中央,由中央集中到皇帝,皇帝总揽国家最高权力,同时又有一个完善的政务机关来协助、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材料三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前代教训,采取废除丞相制,设置内阁等专制措施,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历史上始称皇帝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回答,隋唐时期,设立并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  
(4)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处于怎样的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节俭、廉政、实干兴邦是时代热点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汉景帝对贪赃枉法的罪犯处理很严。他规定:官吏收受贿赂,要没收财物并治罪,参与投机经营的也按贪赃枉法处理。
材料二: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置三公,分工明确。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加强对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子弟监察,严禁他们为非歹。
材料三:明太祖十分注意抑制豪强,整顿吏治。明太祖禁止繁文虚词。有一次,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言事,明太祖叫人来读,读到6370字时,听到的还是全是空话,气得叫人把茹太素打了一顿。第二天读到16500字,才涉及本题。报告讲了五件事情,其中四件可行,太祖马上命人实行,并表扬茹太素是忠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文帝景帝怎样的执政理念?简析西汉初年,文帝景帝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监察百官的官职是什么?汉武帝加强对地方官监察建立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明太祖怎样的执政朝风?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廉政建设具有怎样的变化特征?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启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明朝三部科学巨著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