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三大宗教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准备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料。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从1958年之后的20年间,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失误有哪些?( 两点即可)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
(5)如果让你进行一次城市调查,你会设计一个什么问题?
(6)对于今天我国农村、城市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1分)有何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有着怎样的举措?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哪些?(请试举 2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  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选自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52-1965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示意图

材料四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表格,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国家颁布的什么法律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一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中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共计11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材料三:“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公尺小高炉;“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中,说出探索成功的事件名称和严重失误事件名称?
(2)图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该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4)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分别是什么?“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5)图三、图四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6)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情况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现象?它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7)“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 “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分)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图一反映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及重大历史意义。(2分)
(2) 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个失误?(2分)
材料二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3) 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最先在哪一地区展开?(2分)
材料三 中国农业部验收组公布,“他”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可以节约大量耕地,用以种植其他有着较大供需缺口的作物。
(4)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195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粮票(见下图),国家与地方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材料三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统计表

阅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年至1952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而导致1952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又是什么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在那个时期要用粮票才能买东西?在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背景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逐年增长说明了什么?谈谈这种现象的产生给我们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共计13分)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为了指导这一事件中央人民颁布了什么文件?结合材料一总结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与此同时,我国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什么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4)请你为今天的农村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2分)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                     运动。 (4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2分)
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何种改造途径?
(3)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图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图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图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住一女孩     图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遵循哪些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邓小平
材料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哪次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邓小平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是指什么?
(3)材料三出自哪次大会报告?这次会议提出了什么理论?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两位伟人各自开创的两条道路有何相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50.2
103.1
130.4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业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世界三大宗教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