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资料与“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研究主题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南北战争》 ②《亚历山大二世传》
③《拿破仑法典》 ④明治维新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美联社称,明治神宫是日本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军国主义化的象征。2013年1月13日安倍晋三前往明治神富参拜,这是日本首相时隔六年再度参拜。下列系明治维新内容的是
①“废藩置县” ②“文明开化”
③实行征兵制 ④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改革中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 )
A.明治维新 | B.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 C.大化改新 | D.戊戌变法 |
下面是l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A. |
亚历山大二世即位 |
B. |
废除了农奴制 |
C. |
彻底扫除了封建残余 |
D. |
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
这次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改革”指的是( )
A.1861年改革 | B.明治维新 |
C.二月革命 | D.十月革命 |
小明同学对所学的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进行了归纳。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改变社会性质而且取得了成功的改革——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 |
B.不改变社会性质而且取得成功的改革——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 |
C.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改革不当而导致国家分裂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下列各项中属于明治维新内容的是:
①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②改科举、废八股
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④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某人出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份被国家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出钱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 |
C.俄国1861年的改革 | D.中国的百日维新 |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映。”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
A.实行大化改新 | B.废除农奴制 |
C.实行明治维新 | D.颁布《权利法案》 |
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 B.日本的农奴制改革 |
C.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 D.日本的明治维新 |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之多寡, 而物之多寡又起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 B.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C.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
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机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
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 B.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
C.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