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初中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争霸 B.秦朝统一 C.三国鼎立 D.南北朝对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下列人物与成语连接错误的是(  )

A.孔子——因材施教 B.越王勾践——问鼎中原
C.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D.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什么战役?
(2)从文中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这个谋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3)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历史上把这一故事叫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后,解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2)图中三国分别由何人建立?
(3)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4)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填空题(共12分)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0年,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例是             ;208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             
(2)完成下列表格: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曹丕

洛阳
221年
 
蜀(汉)
   
222年
孙权
 
建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⑴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⑵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⑶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⑷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下图):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示意图(下图):

(3)依据右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读下面的知识结构图

(4)填出上面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融合怎样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他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4)材料四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五: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5)材料五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

(6)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六《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A.吴国 B.辽代 C.北宋 D.元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2)其中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其中发生在E的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F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州,它就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辨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错误:                                                                  
理由:                                                                  
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大夫来监察京师百官,并在“十三州部”设立刺史,来监察地方民众的言论。
错误:                                                                  
理由:                                                                  
东汉末年,曹操“尊王攘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错误:                                                                  
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事件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