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①材料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主要出使哪个国家?
②材料二中的鉴真主要出使哪个国家?(1分)
③依据材料1,2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
④以上这种对外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材料二 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1)概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历程和原因? (4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分)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政府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46岁时金榜题名。他不禁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的诗句
根据材料回答,唐朝举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你知道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科举考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材料一所示文字是谁的手迹?写的是什么?
材料一中的文字表达了书写者怎样的决心?他的人生结局如何?
材料二反映了民众的怎样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下面是两位同学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甲: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两国和平,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乙: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都由宋朝的老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对宋朝时百姓也不利。
对澶渊之盟应该怎样评价?他们谁说得对?你怎么看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遗存运河”已被列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这为运河申遗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运河的交通
材料四 古运河是扬州的城市徽号。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古运河也因扬州而骄傲。(右上图:现今繁华的扬州)
请回答: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是由谁下令开凿的?
(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元朝运河,与材料一中的隋朝运河比较,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四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对后世的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2)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的 。(单选,2分))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将下列相关联的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1)重大事件与发生时间 (2)称号与人物
开国大典 1997年 大庆铁人 邓小平
抗美援朝 1999年 两弹元勋 黄继光
香港回归 1949年 战斗英雄 王进喜
澳门回归 1950年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稼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上述材料是来自我国哪一建筑上的文字?
(2)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是指我国哪一历史时期?材料中的“三十年以来”我国开始进入了什么历史时期?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一年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怎样的侵华战争?中国社会进入了怎样的社会形态?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时期?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河。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河?
(2)古人认为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的“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之口?
(2)他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3)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轼:《栾城集》
回答:
(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事件做一简要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四 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⑴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
⑵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⑶材料三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⑷据材料四,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1分)
⑸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写出两项即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