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Ⅰ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B.且贰于楚也
C.子犯请击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愿得而腊之以为饵

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

A.(1)相同,(2)不同 B.(1)不同,(2)不同
C.(1)不同,(2)相同 D.(1)相同,(2)相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D.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俨骖马非于上路。 上:高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区:天空
C.穷且益坚穷:不富裕的 D.披绣闼,俯雕甍。 披:打开

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设色浓重,下句设色淡雅,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此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由眼前傍晚的渔船和雁群,展开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渔歌和雁群,虚实结合。

对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处困境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冼马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闻②屈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翻译下面的文句。(10)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资:凭借
B.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切:急迫
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惮:害怕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

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B.将焉取之之:指代土地
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厌:厌烦

下面句中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焉:代词。哪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客的主人行装
B.宴请的客人行装
C.宴请的客人使者
D.招待过往的出使的人

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共3小题,12分)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樊於期(     )    (2)戮没(     )   (3)揕其胸(    )  (4)切齿拊心(    )
写出两段话中表示敬称的三个词语。
(1)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共7分)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段二: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者出,未辞也     辞:告辞
B.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
①擉 (chuò):刺。   ②揜:同“掩”。    ③睅(hàn)然:瞪起眼睛,很凶狠的样子。
④ 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与鳄鱼食食:喂养
B.及后王德薄薄:浅薄
C.以种其子孙种:繁衍
D.是终不肯徙也徙:迁移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愈驱逐鳄鱼决心的一组是(     )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③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④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⑤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⑥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此段文字先以先王不容害人之物告之天下,再言后王声教薄微,毋怪潮州一带为鳄鱼所窃据。
B.韩愈在文中多次强调自己“刺史”的身份,斥责鳄鱼危害一方的罪行,表明自己的责任感和坚强决心。
C.韩愈被贬潮州,目睹了鳄鱼肆虐、食民咬畜、民困财乏的现状,于是写下此文,痛 斥地方官吏在驱逐鳄鱼方面的无作为,只顾自己享乐。
D.韩愈先言“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再以告诫的口吻催促其“南徙于海”,至文末方言及“若冥顽不灵”,则“皆可杀”,逐层推进,行文可谓精巧有致。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⑴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⑵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
                                                                    
⑶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宣言曰:齐王已死宣言:故意散布某种言论。
B.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C.齐人未附附:归附。
D.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炫耀:夸耀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3分)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孝惠还,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疆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疆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疆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史记·吕太后本纪》)
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微时妃也微:指地位微贱
B.高帝属臣赵王属:托付
C.太后欲杀之,不得间间:机会
D.号令一出太后一:大都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 ▲ )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⑥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
B.如意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差点儿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辩争,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没被废黜。
C.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
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是欢饮无度,最终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第一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其它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句3分)
①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
译文:                                    ▲                                                                                                                            
②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译文:                                    ▲                                                                                                                             
③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20070327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 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易:交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秦国地形便利不如因普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译文:                                                                   

来源:09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20070327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 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易:交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秦国地形便利不如因普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译文:                                                                   

来源:09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④,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⑤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注]:① [齐国]:治为山东淄博。这里指当地官府。② [玄纁xūn]: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这里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贽礼。③ [北军]这里指汉代警卫京城部队在城北的驻地。④ [典司]:掌管的公事。⑤[君房]:侯霸字君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物色:寻找。
B.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从容:随口。
C.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要领:腰与颈。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特征:特别征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使人因谓光曰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于是升舆叹息而去。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①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②所谓花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舍于北军② 急于星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应该算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他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2)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3)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