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
B.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C.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项王瞋目而叱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后代诗人多有对项羽的评价,下面评价中对他持否定态度的一项是( )
①.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②.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
B.为了证明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
C.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翻译: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翻译:
(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分)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
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
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
B.越国以鄙远鄙:鄙视,看不起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
下列选项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以为得之矣 |
翻译。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
B.越国以鄙远鄙:鄙视,看不起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
下列选项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以为得之矣 |
翻译。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周语》)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矣堪:能忍受 | 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逆 |
C.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阜:丰富 | D.三年,乃流王于彘流:流放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告,则杀之 | 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
C.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 D.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
下列各句括号中列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召公告(厉王)曰:“民不堪命矣!” |
B.王怒,得卫巫,使(之)监谤者,以(之)告,(王)则杀之。 |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厉王)成而行之。 |
D.吾能弭(国人)谤矣,(国人)乃不敢言。 |
全都表明天子听取谏言重要性的一项是( )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②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④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对了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B.在如何对待百姓公开议论朝政的问题上,厉王没有听取召公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卫巫的主张,对百姓采取“弭”的态度,予以镇压,施行暴政。 |
C.厉王对自己“弭谤”的做法沾沾自喜,而召公以“川壅而溃”设喻,劝说厉王对待百姓的议论应该采用“导”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使国家昌盛。 |
D.厉王没有听从召公的劝谏,把老百姓都流放到彘这个地方,使他们再也无法议论朝政。 |
翻译上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如也。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 • 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车驾。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万石君之谓邪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
C.①若能从我乎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D.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端庄有礼,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里。 |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 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易其弊衣弊:破旧 |
B.女觉遽反遽:急忙 |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 陈述事实 |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D 一夕,为海潮所沦
斧斤以时入山林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膳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 |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 |
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 |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 |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
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 |
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① 之为技,贱且劳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唯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贵富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 ①圬(wū):涂抹墙的工具,俗名抹子。此处指泥瓦匠的工作。②镘:抹子,涂抹墙的工具,也指泥瓦匠这种职业。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其言,约而尽尽:明白,透彻。 |
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当:当作。 |
C.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冒:冒进,硬更去干。 |
D.抑丰悴有时丰悴:兴旺和衰败。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B.其他所以养生之具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C.唯其所能唯大王命之 |
D.用力者使于人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王承福“自食其力”和他批判“食焉而怠其事”的一项是( )
|
A.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
B.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
C.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 |
D.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 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不慕功名。战乱时当兵立功,却弃官回乡做了自己都认为很卑贱的泥瓦匠。 |
B.王承福谋生勤恳。务工吃住在主人家,必以劳动所得偿之,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
C.王承福懂得分工。他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
D.王承福认识深刻。他认为人事充满变化,并从显贵之家的衰败中懂得了做人之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赵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③无恙耶?彻其环④,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⑤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释】①岁:今年收成 ②业:加以任用 ③婴儿子:人名 ④彻其环:摘去耳环玉饰 ⑤朝:被朝廷褒奖
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未发(打开) | B.使者不说(通“悦”,高兴) |
C.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意) | D.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也(引领) |
赵威后举出什么事例来证明齐国施政不当?(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赵威后的见解相当精辟,概括说说本文体现了赵威后怎样的政治思想。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⑵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他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有:
、 。后文写他“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阅读下面的寓言,按要求答题。
蝜蝂传
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栙,辄持取,其首负之栚。背愈重,虽困剧不止栛也。其背甚涩栜,物积因不散栞,卒踬仆栟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栠。至坠地死。
【注】①爬行时遇到东西;②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③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④不光滑;⑤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⑥被压倒;⑦不肯停下来。
读了上面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故事可以带给你一些怎样的启示?字数在100字以内。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朋 党 论
欧阳修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 |
B.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目:看做 |
C.尽解党人而释之释:解释。 |
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诮:责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然已无救矣②理固宜然 |
B.①所惜者名节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①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D.①惟君子则有之②此则寡人之罪也踿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B.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C.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D.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
B.文章第③节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
C.文章第栜节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分析,得出“乱亡其国暠的结论;对舜被朋党所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
D.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一是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是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译文:
(2)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译文:
(3)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 8—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败:冲坏 |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
C.以玉帛子女自厚 厚:经营 |
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回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①其二人者适皆罢去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
C.①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②河东凶亦然 |
D.①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 | B.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
C.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 D.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 |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
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
C.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 |
D.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
试题篮
()